本報通訊員 林效緯 陳 冬
商鎮保定村整潔的民居
“五一”假期,筆者驅車駛入丹鳳縣商鎮商山腳下的江南新干線,整潔干凈的馬路兩邊,曾經雜亂的柴草悄然不見,沿線319戶農家的旱廁悄然變身成白墻青瓦的衛生廁所,干凈整潔的街道小巷,錯落有致的民居,一個個充滿生機的菜園、果園,在藍天的映襯下,一幅村美民富產業興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過去,村里圈舍雜亂無章,生活垃圾及雜物亂堆亂放。這幾年,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住著真舒坦!”魚嶺村村民陳元富說。
近年來,商鎮把環境整治行動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切入點,采取“一拆兩清三改四建園五提升”工作法,拆除閑置危房圈舍殘垣斷壁,清理生活垃圾和亂堆亂放雜物,改造民居、庭院和廁所,建設菜園、花園、果園和游樂園,共整合資金650萬元,調動260多人投工投勞。在長約18公里的老君河環境整治中,商鎮發動黨員干部帶頭清理河道垃圾,以實際行動帶動身邊人,累計清運道路、河道垃圾42噸,整治亂堆亂放143處,昔日“臟亂差”蛻變為水清岸綠的生態長廊。
同時,商鎮緊扣全縣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特色產業遍地開花。王塬村借著優越的自然種植條件,大力發展草莓水果園采摘,一個產業興旺的鄉村新貌躍然眼前;魚嶺村憑借水庫的天然優勢,成功打造出魚嶺水寨,景區文化旅游成為村莊發展的新引擎;保定村的鄉村旅游人氣爆棚,商山菌種廠活力滿滿,這些特色產業帶動了全鎮2200多名群眾在產業鏈上穩定增收。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家,放在以前簡直不敢想!”在保定村游樂園工作的村民徐臣平說。據了解,保定村游樂園全年可接待游客10萬多人次,年集體經濟累計收益110萬元。
“目前,全鎮‘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產業格局逐漸形成,葡萄、桃、櫻桃、冬棗等水雜果種植面積4200畝,農特產品地域商標如‘商山垂珠’‘櫻紅商山’等8個品牌聲名遠播,年產值超2800萬元。這些特色產業,不僅為商鎮鄉村振興增添了活力,還為村民鋪就了一條穩定的增收之路。”商鎮副鎮長李書政說。
據了解,商鎮推廣“黨支部+村集體經濟+企業+農戶”村集體發展模式,先后成立商山產業聯社黨委、水雜果產業聯合黨委,輻射9個村15個子產業,在“一村一品”的基礎上形成利益共享、抱團發展的新格局。持續挖掘特色產業優勢,堅持發展“一村一品”,累計栽植連翹15萬株、冬棗1500棵,嫁接紅仁核桃230多畝,改造升級閑置大棚16個,完成花卉育苗2萬多株,建成張村葡萄基地300畝、高山水雜果200畝、中藥材加工項目1處,實施游樂園項目提升1處,全鎮特色產業持續向好。黑溝河、王塬村櫻桃和桃杏等水雜果今年喜獲豐收,成為當地時令水果的王牌產品。
近年來,商鎮深刻學習領悟“千萬工程”經驗,摒棄“一刀切”發展模式,依據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宜居康養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繪制出各具特色的鄉村發展藍圖,形成了梯次推進的和美鄉村建設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商鎮黨委書記趙宏偉介紹:“我們將持續聚焦鄉村振興,推行‘千萬工程’經驗,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目標,進一步推動商鎮舊貌換新顏,讓商鎮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