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婷 張康)近年來,丹鳳縣始終堅持“人才強縣”戰略,通過精準引進人才、培育本土人才、用好人才資源、優化留才環境系列舉措,不斷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精準引才,為產業注入“源頭活水”。丹鳳縣對接高校資源,圍繞葡萄酒、中藥材、智能制造等產業發展,柔性引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房玉林、陜西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張文博等專家人才56人。同時,深化政企、校企合作,先后促成丹鳳酒廠、新雨丹藥業等企業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達成合作協議15項,與西安市碑林區聯合開展科技成果項目轉化5項。同時,丹鳳縣充分發揮駐外創業黨支部、農民工黨員服務站等橋梁紐帶作用,通過舉辦返鄉創業推介會、“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座談會等,促成22個創新項目落地建設,吸引156名黨員人才加入村級后備干部培育隊伍。
靶向育才,讓本土人才“破土而出”。丹鳳縣建立組織部門牽線搭橋、行業部門協同配合的“1+N”育才機制,分級分類強化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人才培訓教育。圍繞“菌藥果畜酒”特色農業產業集群,邀請省內外有關專家教授在一線進行指導教學,累計開展食用菌、葡萄酒等產業實用技術培訓32場次,培訓致富帶頭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技術人員、產業大戶等2700余人次,組織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培訓31期1134人次,培育高素質農民600余人。此外,依托西商融合、雨丹協作平臺,丹鳳縣選派醫療、教育等領域81名專業技術人才在西安、南京交流學習,在南京舉辦骨干教師培訓3期,讓本土人才在學習與實踐中快速成長。
高效用才,使各類人才盡展其能。丹鳳縣借助各類專家資源優勢,在棣花鎮建成人才服務中心,輻射帶動葡萄酒、雙孢菇等鏈主企業建立5個專家工作站,聯合陜西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建成國家級科技小院7個、招才引智聯絡站3個,幫帶培育科技型技術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解決技術難題30余項,促成12項創新成果就地轉化。針對基層技術薄弱、人才短缺問題,全縣統籌農業、教育、衛生、水利、畜牧、宣傳等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組成10支優秀人才服務團,常態化赴基層開展政策宣傳、技術指導、人才培育、惠民利民等活動270場次,有效輻射帶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依托寧商協作“組團式”幫扶發展契機,在醫療、教育、科技特派團專家支持下,幫帶丹鳳縣醫院新建介入中心等10個關鍵科室、引進新技術69項,丹鳳中學、縣職教中心累計培養省市級教學能手名師17名,聯合開發校本課程56個,國家科技特派團專家來縣開展產業“把脈問診”,推廣新技術35項,帶動農產品出口3000噸,全縣醫療水平、教育質量和農業產業發展得到了有效提升。
真情留才,讓人才棲居暖心港灣。丹鳳縣構建了“政策保障+服務優化+精神激勵”的人才服務體系,不斷提升人才吸引力。丹鳳縣委建立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優秀人才制度,幫助解決人才困難問題,鼓勵優秀人才服務縣域經濟發展。評選表彰全縣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優秀醫務工作者、丹鳳名師、項目建設標兵和優秀人才服務團隊,在丹鳳黨建推出“人才走基層專欄”。每三年評選四類人才長期支持項目,對入選者補助3萬元至10萬元,每兩年評選五類短期支持項目,對入選者補助2萬元,營造了真心真情關愛人才、用心用情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