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楊 林)9月份以來,我市出現旱澇急轉,本來一場久違的喜雨,卻演變成“秋淋”,一些地方接二連三出現人員傷亡事件,給當前防汛工作敲響了警鐘。
9月15日,鎮安縣柴坪鎮安坪村黃廟溝發生一起突發性滑坡,造成3人死亡1人重傷。同日,山陽縣中村鎮境內發生山體崩塌,一面包車司機被砸身亡。14日,203省道山陽寬坪段發生山體垮塌,路過的一輛摩托車被飛石擊中,導致1死2傷。
人命大于天!這些慘痛的教訓值得我們反思……
《陜西日報》9月13日刊發了一篇稿件,題目叫作《當秋淋襲來之時……》。報道指出,漢中市鎮巴縣在防汛工作中,一面利用學校、敬老院、政府辦公樓等場所,搭建了6個臨時集中安置點;一面動員群眾通過投親靠友、暫住公房、租住房屋等途徑,分散安置2.5萬人。鎮包村干部一直駐扎在村上,組織村民抗災自救,轉移群眾。在因雨災出現通訊不暢時,鎮上便派專人走小路,給駐村干部傳遞信息。11日午夜,該縣三溪鎮遭受雷雨襲擊,鎮上組織群眾連夜大轉移,1個小時就將近500名沿河沿山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截至目前,全縣沒有發生一起人員傷亡事故。
當前,持續半個多月的秋淋天氣,導致各地土壤含水量嚴重飽和,山體自重加大,水庫超限運行,河溝水流劇增,極易發生區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災害,一些年久失修的土坯老房和危險校舍更是成為威脅群眾生命安全的大隱患。據市氣象臺預報,近日我市將再次迎來新一輪降水過程。
在防汛工作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既是重點,又是底線。那么,怎樣減少或避免人員傷亡呢?鎮巴縣的做法啟示我們,應抓好三個方面工作:
其一,干部真正下到基層一線。防汛工作決不是呆在機關做好值帶班這樣簡單,廣大干部特別是鎮村干部,與群眾接觸最近,了解基層實際情況最透徹,不能只當“傳話筒”,而是要做“導航員”,駐扎在村組,向群眾宣傳防汛知識,指導、幫助群眾開展抗災自救。一旦出現雨情、汛情,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到千家萬戶,為搶險救災爭取時間、贏得主動。
其二,組織群眾堅決撤離威脅區。我們應借鑒鎮巴縣的做法,對已發現的滑坡地質災害點,加密監測及時預警,及時組織撤離;對土坯老房,堅決組織群眾撤離避險,并協助安排好安全的去處;對學校危險校舍,堅決停止使用。同時,對撤離區應嚴格實施警戒管理,堅決杜絕群死群傷問題發生。
其三,立即排查隱患做好整改。各地要抓住降水間歇期,組織干部群眾抓緊對危房校舍、河庫險段、滑坡地質災害點、泥石流危險區等重點部位進行集中檢查,嚴格落實防范措施,消除一切安全隱患。同時,積極引導群眾在開展生產自救過程中,注意自身安全,全力減少人員傷亡。
眼下,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轉入整改落實階段。“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為各級所倡導,成為媒體關注和群眾熱議的焦點。那么,具體到防汛工作中,不妨從正視問題、堅守底線,盡快遏制人員傷亡事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