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記者 馬澤平)近日,高寒山區、地廣人稀的柞水縣營盤鎮楊四廟村,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勞作場面,搭棚架的,建廠房的,中藥材田間管理的……全村平時荒蕪的200多畝農田,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如今成了村民賺錢的“香餑餑”。
“我這4畝農田,土壤太薄棄耕了幾年,曾沒想過能賺錢。”正在自己荒地上給合作社搭香菇棚架的宋開祥說。64歲的宋開祥一家7口人,是楊四廟村土生土長的農民,跟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幾年前,他們一家種土豆、玉米等作物,除去化肥、牛工、人工等成本,收點糧食還賠本,遇上旱澇災害,收入更少。于是,兒子和兒媳婦到西安跑出租去了,他老兩口就只種門前幾分地,收點口糧。
幾月前,村里成立了互幫合作社,把老宋的4畝荒地,以一年每畝420元的價格承租了。老宋第一次聽說土地流轉,并且直接就拿到了1700元錢。這兩個月,他光給互幫合作社干活,就已經掙了5000多元了。
宋開祥的高興事還不止這些。他和村里20多家貧困戶破舊土房子,也被匯景實業有限公司弄去重新修建休閑觀光農業,發展鄉村游。房建好后,第一層農戶自家住,二至五層由公司經營,50年后,房子歸農戶所有,根本不用操心搬遷建房的煩瑣事。而宋開祥等20戶還和匯景公司簽訂合同在公司上班,每天工資不少于100元。談起土地流轉帶來這么大的變化,老宋說,簡直不敢想賺錢來的這么快。
在楊四廟村一組,47歲的王成才將土地流轉出去后,卸下了種地的包袱,搞起了農家樂,他那裝飾一新的農家小院馬上就要開張營業了。“我們這每年從4月到10月,來這避暑的游客不斷,他們總抱怨這里不能提供住的吃的。”王成才說,土地流轉后,產業興起來了,游人也肯定會更多,他可以放開膀子開農家樂了。
據該村書記王德斌介紹,該村以前閑置的200多畝農田現在絕大多數土地已被豐禾生態農業有限科技公司、中國七藥示范園、柞水縣互幫合作社、匯景實業有限公司等流轉,該村的49戶貧困戶171人全部被納入產業中來,變身產業工人。楊四廟村土地流轉“轉”出雙豐收,既盤活土地資源,提高耕地產出效益,也開辟了村民致富新路子。
據柞水縣扶貧局初步統計,截至目前,該縣通過涉農企業、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經濟組織,以土地流轉或者土地入股等形式,已發展板栗、核桃為主的林特產品2萬畝,設施蔬菜、高山反季蔬菜種植200畝,中藥材種植4000畝,發展標準化桑園1000畝,花卉種植500畝,綠化樹種育苗1000畝,水產養殖200余畝,全縣已經流轉了28600畝土地,幫助4370貧困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幫助近8000戶貧困戶增加收入,穩步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