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9日電(記者 趙方園)“過去回收PET瓶,最頭疼的就是標簽撕不凈、油墨洗不掉,導致很多再生料只能降級使用。”在近日舉辦的ChinaReplas2025第八屆中國國際塑料循環展上,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常務副會長王旺道出了塑料回收行業長期存在的痛點。
如今,隨著《塑料 可回收再生設計指南》等11項國家標準的正式發布,這一局面有望改善。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王旺介紹,新國標首次在國家層面為PET、HDPE等主流塑料容器劃定“設計紅線”,具體包括:標簽應兼容熱洗工藝、油墨需采用可降解配方、容器應避免復雜結構設計,并須標注清晰規范的回收標識等。樹脂、標簽、油墨、膠黏劑、標簽等設計元素的使用不能影響回收再生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僅‘瓶標可分離’這一項,就能將PET瓶片純凈度提升30%以上。”
王旺強調,標準正推動產業鏈從“末端被動回收”轉向“源頭主動設計”,從根本上改善再生塑料回收利用質量與效率。
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執行副理事長王文廣表示,此次發布的國標不僅吸收了ASTM、ISO等國際標準的先進理念,更首創了適合中國回收體系的技術規范。
國家塑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敏劍強調:“這批標準為中國參與全球塑料污染治理談判提供了技術支撐。”11項國標作為響應“雙碳”戰略的重要成果,覆蓋從設計、回收到再生全產業鏈環節,匯聚百余家單位共識,著力解決目前行業中標識混亂、品質不一等核心痛點。
該批標準將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塑料產業終于有了“怎么設計更易回收”的全國統一“說明書”,邁入“源頭把控、全鏈協同”的循環新階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