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里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注你想關注的、你沒關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這款市野肩頸貼,東京醫學聯合開發,當地賣了幾十年。”
“我把這款在藏區稱為腰椎貼老祖的藏老祖腰椎貼帶出來了。”
“這是來自我們苗族的,貼上后你就能感覺一股熱流。”
短視頻平臺里,有人在東京街頭聲稱“市野肩頸貼”暢銷日本幾十年;有人身著民族服裝,把“苗阿姐”“藏老祖”夸成神貼。
鏡頭外,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發現,無論是“市野醫生”還是“藏老祖”“苗阿姐”,這些看似來自五湖四海的膏藥,背后都疑似是同一個鄭州經銷商團隊在操盤。“市野醫生”所謂“東京醫學研究院”實為在香港注冊的公司,包裝上的“市野醫生”胡子男頭像,據稱是老板的自畫像二創。
更荒誕的是,“市野醫生”本身是靠偽造日本背景、夸大療效堆出來的“假洋品牌”,因賣爆全網,甚至衍生出“市野博士”等多個山寨兄弟,并通過多位達人帶貨,形成套娃式割韭菜。
“2分鐘接骨”的膏藥神話:起底“市野醫生”流量騙局
視頻中,一根斷裂的豬骨被貼上膏藥,2分鐘后斷口奇跡般“愈合”,敲擊桌面也毫無裂痕。主播隨即豎起大拇指,宣稱該產品能“由內到外調理膝蓋問題”。
這段頗具魔幻色彩的“療效”展示,正是某短視頻平臺此前廣泛傳播的“市野醫生筋骨疼痛貼”測評視頻之一。
相關短視頻平臺截圖中國新聞網《民生調查局》記者點擊市野醫生產品相關視頻下方的廣告鏈接,頁面直接跳轉至天貓“市野醫生旗艦店”。
電商平臺截圖在該店鋪中,產品被細分為“頸椎貼”“腰椎貼”“膝蓋貼”等多個類型,并宣稱具備治療頸椎疼痛、半月板損傷、富貴包、緩解膝蓋疼痛、滑膜炎等多種功效。
商品詳情頁宣稱其“聯合東京醫學研究院匠心研制”,研發團隊匯聚“東京醫學研究院頂級專家團、日本生物技術發展領軍團隊”等專業人員。并由國家藥監局認證,器械產品批準文號為皖械注準 20172090067。
憑借這些宣傳,其銷量驚人,僅“頸椎貼”一款就已售出80萬單,單盒售價49.8元,在天貓店鋪熱銷第一。
國家藥監局官網截圖記者依據該編號在國家藥監局官網查詢發現,該產品實際成分為遠紅外陶瓷粉、載體膠及高分子聚合物與無紡布、白平布、膚色布、彈性布、防粘紙組成,生產企業為安徽康源藥械有限公司。
隨后,記者聯系上安徽康源藥械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市野醫生”系列產品系億佰人(鄭州)科技有限公司委托加工,“他們使用我們的醫療器械注冊證號,產品流程由他們自己負責。”該廠商透露,一盒膏貼的出廠成本僅約2元,但銷量極大,“巔峰時期日銷十萬盒,廣告投流費用超過百萬元。”
記者調查發現,其宣傳中提到的“東京醫學研究院”實為2024年4月27日在香港注冊成立的“東京醫學研究院株市會社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僅1萬港元,其董事與億佰人(鄭州)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名,均為張明亮。
安徽康源藥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同時透露,市野醫生團隊同時還運營“苗阿姐”“藏老祖”等多款膏貼。由于市野醫生產品銷量火爆,市場上已出現“市野博士”等山寨產品。
記者注意到“市野博士”同樣采用日文標簽和日本博士形象包裝,但卻并未取得二類醫療器械認證,并通過邀請多位達人帶貨,形成“套娃式”割韭菜產業鏈。
三款“神貼”背后是同一經銷商在操盤?
今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其中,市野(鄭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因在互聯網發布“市野醫生筋骨疼痛貼”醫療器械廣告時,含有“日本引進”“日本國民品牌”等與事實不符的信息,并宣稱“一盒讓你3年的腰腿疼痛、渾身酸痛消失”等內容,對產品功效作保證,被河南省鄭州市市場監管局處以20萬元罰款。
天眼查資料顯示,市野(鄭州)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由醫佰仁(鄭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資控股。醫佰仁(鄭州)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曾由億佰人(鄭州)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
9月初,中新網《民生調查局》記者致電億佰人(鄭州)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接骨”的視頻是外包團隊拍攝,相關視頻已在官方店鋪下架。
同時,有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市野醫生”產品上的小胡子頭像,是用老板照片加上一副胡子“二創”形成的。
除了“市野醫生”,“苗阿姐”“藏老祖”兩款神貼也疑似由同一個經銷商在操盤。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在“苗阿姐”的推廣視頻中,由頭戴厚重銀角冠、身著全套苗繡盛裝的主播出鏡介紹;在“藏老祖”的廣告場景里,主播身穿民族服飾,置身于高原草場之中,身后有兩頭牦牛悠然吃草,并稱:“這款腰椎貼在藏區稱為腰椎貼老祖,沒有改善不了的靜脈曲張。”
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苗阿姐”注冊證號吉械注準20232090675,由吉林省苗捌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持證,時珍中科(鄭州)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受托生產,產品為“醫用遠紅外治療貼”,核心層由醫用膠、遠紅外陶瓷粉、磁粉、離型紙、無紡布和外袋組成。
“藏老祖”持證主體為漢方再生醫學(銀川)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號寧械注準20232090012,產品為“遠紅外理療貼”,核心層由遠紅外理療貼分HF-Ⅰ型與HF-Ⅱ型兩種結構,Ⅰ型含醫用膠帶、基質、珠光膜、離型紙和易撕條,Ⅱ型由基襯(非織造布)、基質及離型紙構成,其基質均由遠紅外粉與醫用壓敏膠混合制成。
記者從知情人士獲悉,從某短視頻平臺旗下“市野醫生醫療器械旗艦店”“苗阿姐緹晗專賣店”和“藏老祖伊笙專賣店”三家店鋪下單的產品,其發貨地、寄件人及聯系電話均相同,發貨地則為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福星大道千里機械廠。
圖為從某短視頻平臺旗下三家店鋪下單的產品。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指出,此類商家熱衷于打著“民族醫藥”等擦邊球,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公眾對傳統醫學等普遍懷有敬畏與好奇,編造“傳承人”故事、冠以“古法工藝”光環,可迅速提升產品的可信度,為高價銷售鋪路;其二,監管本身存在一定滯后性,加之網絡銷售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和跨地域性,導致違法線索發現難、取證難、處罰慢,為不法經營者提供了套利空間;其三,市場上已有非法機構批量制作“祖傳秘方”等虛假證書,商家僅需花費幾百至幾千元即可“鍍金”,極低的造假成本進一步助長了虛假宣傳的不良風氣。
遠紅外貼≠萬能止痛,律師:相關宣傳涉嫌違法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市場上的外用膏藥類產品,主要分“國藥準字號的藥品類膏藥”和“醫療器械類批號的膏藥”,兩者之間在國家的監管要求、功能定位上具有巨大差別。
“國藥準字號的藥品類膏藥”需經國家藥監局嚴格審批,需完成藥理、毒理、臨床試驗等驗證流程,證明其治療特定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耗時5-10年,成本高昂。而醫療器械類膏藥(械字號),審批流程相對簡化,側重物理安全性評估(如材質無毒、無刺激性),無需證明療效。該類產品以物理作用為主(如冷敷、熱敷等),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或局部溫度調節緩解癥狀,不含藥物成分。
廣東君信經綸君厚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曾穎祺告訴中新網記者,二類醫療器械必須在省、自治區或直轄市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完成注冊,注冊資料中須包含經核定的醫療器械說明書,因此其廣告宣傳內容只能嚴格以說明書所載明的內容為準,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等任何方式斷言、保證療效;凡使用“一盒止痛”“徹底治愈”等表述,均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醫療器械監管條例》等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虛假、夸大或誤導性宣傳。
“若產品僅以遠紅外陶瓷粉等成分,通過物理方式發揮作用,則屬于典型醫療器械,應履行相應法定程序申報注冊;如額外添加中草藥或西藥等藥品成分,則構成‘藥械組合產品’,必須依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關于藥械組合產品注冊有關事宜的通告》,按法定程序進行藥品或醫療器械申報注冊,由藥品評審中心,或醫療器械技術評審中心進行審核,或聯合審核;如屬性不確定,則須向國家藥監局醫療器械標準管理中心申請屬性界定,并按照界定結果履行相應的申報注冊程序,否則即屬違法。”
曾穎祺律師表示,企業不能既想蹭醫療器械與藥品模糊界限的“綠燈”,又想偷偷加入藥物成分夸大療效,這種“擦邊球”一旦被認定,將可能面臨巨額民事賠償、行政處罰乃至刑事追責的三重法律風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