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天津9月11日電 (記者 孫玲玲)11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和平區專場。天津市和平區委書記姚建軍在發布會上介紹了和平區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路子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11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和平區專場。記者 孫玲玲 攝作為空間有限的中心城區,天津市和平區堅持把現代服務業作為“立區之本”,以構建“3255”現代都市型產業體系為抓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高價值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升級,促進經濟能級持續躍升。“十四五”以來,逐步形成萬億金融、千億商貿,以及人力資源、科技信息、航運服務等三個百億級產業的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始終位列全市優秀等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7.2萬元。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增速全市第一。
在創新發展方面,天津市和平區堅持“向新前行”,讓內涵式發展的動力更足。為進一步發展數字生產力、智能生產力、綠色生產力,打造的天津市人工智能垂類大模型創新社區,今年8月正式開園以來,落戶企業入駐率已超75%,涵蓋醫療、教育、金融、法律等核心領域,以及算力、數據、訓練、評測等全產業鏈條,能夠進一步帶動提升科技含量、就業容量、稅源質量,到今年底預計營收可達5億元。
面對空間資源約束,天津市和平區堅持“向內挖潛”,讓內涵式發展的基礎更牢。在做實“三量”上,圍繞街區、樓宇、洋樓等載體資源,有針對性地引入新場景、新業態、新產業,促進功能舒適度、環境便捷度、空間適配度、產業融合度的協調統一。“十四五”以來,相繼建成五大道公園、民園1920街區、海河邊300多米高的“津塔”觀光廳,打造航運、金融等主題樓宇11座,累計盤活和平印象城、大理道樘院等存量資源超75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天津市和平區堅持“向外開放”,堅持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錨定先行區、示范區的使命任務,在產業承接、項目銜接、資源對接上探索實踐,推動區域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發展共贏。“十四五”以來,引進京冀企業1700余家、總投資200億元,與京冀兩地在黨建共建、文化旅游、教育醫療等領域形成一批合作成果。
姚建軍表示,下一步,天津市和平區將借勢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成功舉辦的機遇,不斷加強對外合作交流,持續鞏固城市治理成效,進一步把黨員、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氣神,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內涵式發展的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