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12日電 (范宇斌)12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交易大廳,兩塊巨大的顯示屏實時顯示著上市交易的各類期貨、期權產品的行情,不斷跳動的數字彰顯著這個市場的活力。在交易大廳中央,展示著上期所掛牌交易的黃金、白銀、燃料油等品種交割樣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期貨品種從中國走向國際,輻射范圍逐漸拓展,正在逐步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不可或缺的價格參考,“上海價格”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例如,以“上海銅”為代表的上期所有色金屬期貨,是中國運行最為成熟、產業參與度最高的商品期貨板塊,已成為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
9月10日,膠版印刷紙期貨及期權,燃料油、石油瀝青和紙漿期權在上期所掛牌交易。當日起,石油瀝青期貨以及燃料油、石油瀝青和紙漿期權納入合格境外投資者(QFI)交易范圍。
9月1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大廳。 范宇斌 攝目前,上期所(含上期能源)已上市25個期貨品種、18個期權品種。其中,5個期貨品種和原油期權直接對境外投資者開放,32個期貨、期權品種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交易。上期所境外客戶遍布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產業鏈境內外上下游、跨國貿易公司、投資銀行、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中的標桿性企業。
據上期所國際合作部高級經理周瑜介紹,上期所(含上期能源)期貨和期權產品累計成交16.06億手,成交金額達到170.0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分別增長7%和12%,市場份額分別占全國市場的27%和36%。
9月12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品種交割樣品。 范宇斌 攝期貨市場是不為普通百姓所熟悉的“小眾市場”,卻是實體企業管理生產經營風險的專業金融市場。上期所商品二部高級經理高一銘表示,上期所在打造“上海價格”的同時,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協助全球客戶定價交易、管理風險、配置資源為使命,成為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
天然橡膠作為汽車、航空等制造業的重要原料,其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全球產業鏈穩定。1993年3月,天然橡膠期貨在上海上市。30多年過去,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進口國和消費國。上海天然橡膠期貨合約成為全球流動性最好的橡膠期貨合約,被視為全球橡膠行業定價風向標。當前,“上海膠”作為天然橡膠跨境貿易定價基準的實貨掛鉤量顯著增長,全球橡膠定價中心在上海逐步形成。
今年5月26日,“上海天然橡膠期貨”合約在日本大阪交易所(OSE)掛牌上市。截至8月底,“上海天然橡膠期貨”合約累計成交4705手,日均持倉量570手,單日最高成交量1126手,單日最高持倉量1131手,其價格與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合約收盤價相關性超98%,價格聯動緊密。
高一銘表示,“上海膠”價格直掛日本市場,標志著中日兩國期貨市場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為全球橡膠產業提供更多元、高效的定價和風險管理工具,提升兩國市場服務全球實體經濟能力,目前已有來自新加坡的橡膠產業客戶參與交易。此次合作實現“交易請進來、價格輸出去”的雙向聯動,共同增強亞太地區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的服務功能和影響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