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 (記者 劉文文)從《黑神話:悟空》全球爆火,到 DeepSeek刷屏海外,再到《哪吒之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中國服務貿易正把“中國風”吹成“世界潮”。從“賣產品”到“賣體驗”的躍遷,彰顯了中國服務業的多元競爭力。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期間,多位業界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服務貿易“走出去”展開深度研討。
當前,隨著全球經貿合作日益深化,中國服務貿易“走出去”的機遇不斷涌現。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看好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新型投資機會。她分析,自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合作范圍不斷擴大,構建起覆蓋150多個國家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數千個大基建和小而美的項目都是企業投資的碩果。東南亞、中東、中亞和拉美國家,正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熱門投資目的地。
數字化同樣催生新的投資機遇。比如,一些東盟國家在跨境支付、風險管理等相關領域還存在一定市場空白,中國企業加大相關領域投資,既是補位當地市場需求,也是拓展自身發展邊界。此外,在非洲、拉美地區,隨著其數字基礎設施的改善,數字金融市場也涌現新的機會,為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出海”提供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全球供應鏈綠色化轉型加速,也讓中國綠色服務企業迎來“用武之地”。中國光伏、風電優勢顯著,無論是裝機容量、核心技術競爭力還是企業數量均位居世界前列;而蒙古國、印度尼西亞等資源型國家面臨傳統能源轉型的迫切需求,恰好為中國企業輸出綠色投資理念、運營經驗與技術方案提供了廣闊空間。
機遇背后,中國企業服務貿易“走出去”仍需跨越多重阻礙。中國企業走出去聯盟主席程瀚文指出,一些國家強化貿易限制措施和市場準入門檻,提高標準法規和檢測認證門檻,一些國家基礎設施落后、供應鏈不足、人力資源嚴重缺乏。
不少專家為中國企業服務貿易“走出去”指明方向。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強調,中國企業“走出去”應該強調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努力推動技術創新,培養國際新興人才隊伍,堅定不移地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
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副會長趙晉平認為,“必須促進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融合”。制造和服務越來越密不可分,如今的制造業不僅有自動化工廠,還有品牌設計等各種服務加持。正如中國電動汽車,就是綠色技術和強有力的制造業相互融合,助力中國在全球電動汽車賽道上嶄露頭角。
趙晉平還提到,“朋友多則機會多”,服務貿易需要通過加強合作來拓寬市場,比如即將落地的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大大提升服務貿易自由化,這種國際合作對于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為企業創造更多合作機會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