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7日電 (記者 李姝征)打造全球資源配置中心,上海浦東新區再出新舉措。7日,“世博地區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揭牌。
據此間官方表示,浦東新區將通過多部門的產業優惠政策,形成筑巢引鳳組合拳,繼續做大最強產業規模,推動企業間的協同合作,共同提升中國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
為什么要建立生態集成區?上海自貿區世博管理局副局長沈鋒介紹,2018年以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是國際市場大宗商品貿易領域的最大購買者,然而巨大的購買力未能幫助中國企業改變價格接受者的尷尬地位,很多商品價格的實際漲幅大大超出了反映供求關系的合理范圍。
據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世博管理局副局長施引華介紹,近年來,中國原油、煤炭、鐵礦石、銅精礦、鋁土礦等重要大宗商品的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礦產品的進口一直是出口的9到13倍。“對外依存度高、話語權不強、供應保障能力弱是我國大宗商品進出口貿易的‘痛點’,也是制約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形成這樣尷尬局面的原因,除了歐美商品期貨交易市場成熟、大型跨國公司地位壟斷之外,還有另一重“內因”:“中國企業在參與全球貿易活動中往往單打獨斗,不能形成協同效應,難以在國際貿易中形成足夠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中鋁集團副總經理趙鵬飛表示。
成立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既有產業基礎又能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進一步集聚企業協同合作,行業上下游擰成一股勁,共同提高大宗商品在全球交易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揭牌儀式上,浦東官方發布了《關于支持世博地區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建設若干措施》,為大宗商品在浦東世博地區的進一步聚集提供了切實的政策支撐。
目前,世博地區已集聚近200家大宗商品貿易類企業,涉及商品品類廣泛,包括有色金屬、貴金屬、鐵礦石、石油化工、農產品等,去年全年營業收入達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占浦東新區大宗商品銷售額近20%。
根據預測,到2025年,世博地區將初步建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大宗商品國際貿易生態集成區,貿易規模突破10000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