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5日電 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站15日消息,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蘇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該政策措施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進一步支持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提出若干政策措施如下:
一、支持示范區建設跨省域高新技術開發區。由青浦區、吳江區、嘉善縣以“一區多園”模式建設跨省域高新技術開發區,并在此基礎上聯合申報創建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
二、提升示范區技術創新策源能力。推動國內外大院名校與示范區合作共建高端創新載體,加快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示范區內建設布局。
三、推動示范區基礎設施REITs聯動發展。支持示范區開展部分重點存量基礎設施項目聯合運營,積極爭取在交通、水利、生態環保、倉儲物流、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旅游等基礎設施領域發行REITs產品。鼓勵在示范區內合作組建運營管理公司,以資本為紐帶打造跨區域項目運營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長三角REITs培育中心”。
四、推動長三角碳普惠機制聯建工作在示范區先行先試。選取部分統計基礎好、數據可獲得性強的項目和領域先行開展試點示范,推動碳普惠規則共建、標準互認、信息共享、項目互認,借助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既有基礎設施,共建長三角碳普惠交易平臺。
五、探索國土空間相互轉換的機制和途徑。促進示范區水系結構優化,在水利、航道工程、水系優化調整類的項目報批中,可以在保護生態環境、水域面積不減少、功能不衰退的前提下,根據國土空間規劃,結合土地實際用途確定利用方向。
六、建立三地海關跨境電商協同監管機制。持續優化完善跨境電商出口轉關模式,逐步擴大跨境電商出口轉關試點范圍。打通跨境電商商品轉關通道,實現屬地清關、轉關運輸、口岸出境,推動示范區跨境電商產業協同發展。
七、深化企業名稱登記制度改革。在示范區統一規范禁限用字詞庫的使用,實行企業名稱申報承諾制。
八、深化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在示范區內加快推進身份認證、電子印章、電子證照等統一認定使用。對已經推廣的電子證照,能夠通過掃碼亮證調取電子證照的,可以在辦事窗口實現證照免交。在示范區內未實現口岸信息共享地區,加快推行出口退稅無紙化單證備案。
九、支持教育協同發展。加快示范區內中小幼教研一體化建設,開展中小幼教師聯合培訓。加強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研究,合作探索育人模式創新。
十、開展職業教育融通試點。支持高職院校和技師學院之間開展合作辦學、學分互認。支持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按照教育部院校設置要求納入高等學校序列。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勞動者參加職業院校學歷教育的,職業院校可根據證書等級和類別免修部分課程。接受相關專業職業院校學歷教育并取得畢業證書的,經專家評估后,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可以免試理論知識考試。
十一、拓展高技能人才成長空間。長三角區域的技工院校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在示范區內享受大專、本科學歷同等待遇,在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確定工資起點標準等方面與同等學力人員相同對待。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時,技工院校中級工班、高級工班、預備技師(技師)班畢業,可分別按照相當于中專、大專、本科學歷申報評審相應專業職稱。
十二、推動人才評價和勞動爭議處置一體化。研究制定示范區技能人才評價機構建設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協同處置的區域標準,促進技能人才評價機構有效銜接,提升勞動爭議案件處理效能。
十三、鼓勵各類人才在示范區內合理流動。對在示范區內工作并按照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緊缺急需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探索研究推進示范區人才高質量集聚的人口導入和人才流動政策。
十四、推進重點領域執法協同。加強示范區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漁業漁政等領域執法合作,推動相關標準規范協調統一,包括但不限于禁漁區、禁漁期設定,禁捕工具、禁捕方法認定等。開展跨域毗鄰地區流動性違法行為共同管轄試點,探索建立示范區跨省毗鄰地區共同管轄執法協作機制。
十五、推動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協同發展。統一組建示范區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專家庫,逐步形成咨詢建議提出及激勵機制;統一建立教育培訓資源共享機制,加強鑒定人員執業培訓,提升實操能力;統一司法鑒定標準,建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質量評價標準。實行司法鑒定機構誠信等級評估結果互認。
十六、推動警務便民服務通辦。示范區三地公安機關在重大110接處警、突發事件處置中,按照“可達性”原則,建立聯勤聯動、快速反應機制,實行先期到場和協同處置。試點推行懸掛示范區任一地號牌且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在省際毗鄰區域涉及街道、鎮臨時通行的,各地公安機關依法給予通行便利。
十七、探索與共同富裕要求相匹配的制度創新。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其他社會群體參與示范區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設立示范區發展基金會和公益孵化園,加快培育各類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和基金會,大力發展慈善信托,加大合規監管力度,打造公益慈善生態鏈,形成一批社會組織參與示范區生態修復、鄉村振興和鄉村治理的典型案例。(中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