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15日電 (薛宇飛)近日,信達澳亞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馮明遠即將離職的消息,引發基金行業關注。之后,信達澳亞基金雖予以否認,但聯想到馮明遠近期連續卸任相關產品基金經理一事,還是讓外界對該消息頗為好奇。
對于信達澳亞基金來說,馮明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管理規模一度占到公司總規模的一半。依靠個別明星基金經理的情況,不止信達澳亞基金,一些中小機構亦是如此。這些基金經理一旦出現變動,對基金運作還是會產生影響。
已卸任三只產品基金經理職務
公開資料顯示,馮明遠畢業于浙江大學,工學碩士。2010年9月,馮明遠任平安證券綜合研究所研究員,2014年1月加入信達澳亞基金,歷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現任副總經理、聯席投資總監。
馮明遠管理的產品中,管理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就是信澳新能源產業股票基金,自2016年10月19日起至今,他一直擔任著該產品基金經理職務。2016年末時,信澳新能源產業股票基金規模僅有0.55億元。
2019年年末,該基金的規模達到29.70億元,到2020年年末直接飆升到125.76億元,2021年年末進一步增長到174.77億元。受到2022年基金行業收益整體低迷的影響,該產品的規模回落到108.36億元,仍是百億級別基金。
2022年之前,新能源產業相關股票的股價持續走高,讓很多重倉新能源行業的基金賺得盆滿缽滿。就信澳新能源產業股票基金而言,2016年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不佳,為-5.91%,到了2017年實現翻身,當年的凈值增長率達到39.27%。2018年,該基金收益出現回撤,凈值增長率為-16.08%。
2019年-2021年,信澳新能源產業股票基金連續三年均取得較好業績,凈值增長率分別為94.11%、59.88%、45.37%。2022年,新能源相關股票出現回調,該產品收益出現較大幅度回撤,凈值增長率為-29.29%。截至2023年2月14日,今年以來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再度回升,達到12.26%。
整體看,馮明遠擔任該產品基金經理以來,收益整體十分可觀,截至2月14日,回報率達到302.35%。也正是由于該基金的優異表現,讓馮明遠在基金行業受到較多關注。
作為信達澳亞基金的“臺柱子”,馮明遠最多時管理了10只基金,管理規模最高時超過400億元。在離職傳聞傳播前,馮明遠相繼卸任了三只產品的基金經理職務。2023年1月13日起,信澳匠心臻選兩年持有由李淑彥、朱然共同管理,馮明遠退出。2023年2月3日起,信澳先進制造由齊興方單獨管理。更早之前的2022年7月19日,他與齊興方還退出信澳精華基金經理職務,由張劍滔單獨管理。
對于馮明遠退出部分產品基金經理職務,信達澳亞基金并未對做過多回應,外界多認為是為馮明遠“減負”,讓他能專注于部分產品的研究與投資。截至目前,他共管理7只產品,合計規模約256.68億元。
中小機構過于倚重明星經理?
信達澳亞基金成立于2006年6月,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全資子公司合資設立,總部設在深圳。2015年5月,信達證券受讓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持股比例54%),成為控股股東。
2015年年末,信達澳亞基金的管理規模首次突破100億元,百億規模一直持續到2019年,到2020年一季度,管理規模突破200億元。之后,該公司管理規模增速進入快車道,到2021年四季度末突破800億元,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的總規模達到894.47億元。從規模看,該公司在基金行業屬于中等水平。
馮明遠對信達澳亞基金的重要性,不止是能打造出戰績優異的產品,更是因為其管理規模在公司的占比。2021年年末,馮明遠管理基金的總規模達410.90億元,占公司當年總規模809.70億元的一半。刨去今年卸任的兩只產品,這一比例也達到28.70%。可想而知,若馮明遠真的另謀出路,對信達澳亞基金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
在中小基金公司中,過于倚重少數明星基金經理的情況并不少見,比如諾安基金的蔡崇松、前海開源基金的曲揚。曲揚是前海開源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過去幾年,其管理規模一路暴漲,到2021年二季度末一度超過600億元。曲揚旗下產品規模的快速增加,使得前海開源基金的規模得到大幅提升,最高時超過1500億元。
隨著曲揚管理規模的走低,前海開源基金的規模也隨之回落。截至2022年年末,曲揚的管理規模約為281.79億元,占到公司總規模1181.54億元的23.85%,仍然不低。前海開源基金也有意為曲揚“減負”,公司于今年2月3日公告稱,曲揚卸任去年虧損較大的前海開源醫療健康的基金經理,由范潔單獨管理。由此,曲揚在管基金數量由9只降至8只。
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引導基金管理人構建團隊化、平臺化、一體化的投研體系,提高投研人員占比,完善投研人員梯隊培養計劃,做好投研能力的積累與傳承,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
對于信達澳亞基金而言,除了馮明遠,其他基金經理的聲望并不突出,而且任職年限不高。據Wind數據,目前,信達澳亞基金共有27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2.98年,低于行業平均數的4.08年。27位基金經理中,任職年限低于1年的有5人,1-3年的有14人,3-5年的有4人,5-10年的有人3人,10年以上有1人。也就是說,任職年限在3年以下的人數有19人,占比達70%。
基金經理加速流動
近幾年,隨著公募基金市場的迅速壯大,各基金公司進入發展快車道,與之伴隨的是,基金經理的變動愈加頻繁,再加上2022年基金行業收益欠佳,基金經理離任的情況較多。
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共有325位基金經理離職,平均每家機構離任2人。從數量看,2022年的離任人數超過過去幾年。2019年-2021年,基金經理離任人數分別為225人、253人、321人。
從2022年數據看,有9家機構基金經理離任人數超過5人,分別是工銀瑞信(9人)、嘉實基金(8人)、廣發基金(7人)、博時基金(7人)、鵬華基金(7人)、華夏基金(6人)、金鷹基金(6人)、農銀匯理基金(6人)、上投摩根基金(6人)。
進入2023年,基金經理離任人數還在增加。近日,長城基金公告稱,何以廣離任旗下多只產品基金經理職務,何以廣于2011年進入長城基金,2015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離任前管理了6只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合計超60億元。據Wind數據,截至2023年2月15日,今年以來已有28位基金經理離職,低于2022年同期的37人。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