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0日電 (記者任妍 栗翹楚)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展臺前涌動的人潮、體驗區排起的長隊,彰顯出機器人產業的旺盛生命力。熱度背后,一個更深刻的邏輯愈發清晰:人才成為支撐這股熱潮持續涌動,進而推動產業從“熱鬧”走向“深耕”的“源頭活水”。
大會期間,來自產業鏈企業的聲音,勾勒出當前機器人產業人才的特征,既反映出產業快速擴張時期的人才需求變化,也蘊藏著“活水”能否持續奔涌的關鍵密碼。具體來看,從人才供需數量上,全鏈條人才需求依然旺盛;從來源結構上,呈現出跨領域的多元化特征。
睿爾曼公司合伙人李森表示,目前行業內的人才主要來自三個渠道:一是高校應屆畢業生;二是從汽車、3C、自動駕駛等領域轉型而來的從業者;三是傳統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從業者。
多位受訪者表示,機器人產業仍存在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之間的錯配。一方面,高端領域人才供給不足,尤其是人工智能、數據閉環等核心技術領域亟需補強;另一方面,跨領域人才適配成本較高,傳統工業自動化人才需適應機器人產業的智能化技術要求,跨行業轉型者需補足機器人領域專業知識,人才從適配到勝任的打磨周期較長,加劇了企業的用人壓力。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機器人產業人才供需不匹配這一矛盾,未來可從多方發力:政府聚焦機器人人才培養,推動產教融合與人才扶持的相關政策落地;高校優化課程體系,設置交叉學科;同時,深化校企協同、加強社會實踐,培養具有原創理念的復合型人才。
機器人產業人才培養方向,在行業實踐中正得到印證。杭州智元研究院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徐梓馨表示:“現在高校開設的前沿交叉學科是很好的探索,關鍵是要在夯實學科基礎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這是產業對學校人才培養的期待?!?/p>
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達30.2萬套,連續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24年,中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機器人專利申請總量的三分之二。
產業優勢形成的背后,離不開人才儲備。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整體產業發展仍處于技術研發與場景驗證的關鍵期,因此,對技術研發、系統調試及解決方案優化等環節的人才需求更為迫切。這股由人才匯聚而成的“活水”,不僅是機器人產業從“熱鬧”走向“深耕”的核心動能,更是驅動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的關鍵資源。(實習生顧若菲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