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綏江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在廣東省水文局懷集水文站,一位在水文戰線奮戰31年的“老兵”——49歲的站長姚振峰,剛剛帶領團隊經歷了一場防汛“戰役”。
臺風“蝴蝶”引發強降雨,懷集縣4天連遭3輪洪峰過境。6月18日7時05分,站房水位定格在55.22米——建站68年來最高洪峰,超出警戒線5.22米。驚濤駭浪的96個小時,姚振峰帶領隊員,精準“捕捉”每一組水文數據,為懷集縣城7萬群眾安全轉移搶出了寶貴時間。
與洪峰的極限“賽跑”
“水文站報出的每一組數據,都直接關乎群眾安危、救援調度和防汛成敗。數據就是生命線,不僅要測得到、報得出,更要百分百準確?!焙樗^站房一樓時,姚振峰安排站內其他5名技術人員轉移至旁邊的懷城大橋,去往橋頭花池緊急加裝臨時水尺。
站外,年輕隊員牽著繩、打著燈,在風雨中操作著走航式ADCP(聲學多普勒流速剖面儀)測流;站內,姚振峰緊盯浮子水位計、功能水尺與臨時水尺三方數據,反復核對。站房內電話聲此起彼伏,群眾和商家焦急詢問水位,以便決定是否將物資轉移至更高處……
6月18日凌晨2時42分,水位升至54.94米,自記井的浮子水位計不堪重負,停止了轉動和數據發送?!斑@里已完成使命,站房沒必要留人看守了?!币φ穹瀹敊C立斷,從二樓窗口跳上救援艇,撤離到橋上監測點,與同事會合。
“數據是水文的生命線”
在懷集水文站,姚振峰身邊還有應急監測小組的一群年輕人。
“90后”陳昌語,熬紅的雙眼緊盯著ADCP測流系統屏幕,捕捉每一組關鍵數據;胡逸沛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十分鐘一次的水位變化;從四會市前來支援的魏林合,雙腿淤腫卻寸步不離測流崗位;羅健斌和阮毅奮力拽住湍急江水中重達幾十斤的流速儀,只為獲取完整的水文資料……懷集水文站應急監測小組的年輕人,與姚振峰并肩作戰,在斷水斷電斷網的環境下,堅守懷城大橋觀測點,精準完成15次關鍵測流,完整記錄下洪峰過境全過程。
6月18日7時05分,水位飆升至55.21米,他們手中的衛星電話成為唯一的“生命線”。小組成員輪番值守,堅持每10~15分鐘報汛一次,連續24小時成功報送水位數據200余份,為防汛決策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
洪水來襲之前,姚振峰已在站里值守了多天。“從6月15日到6月24日,他只回過兩次家,拿了換洗衣服就回站值班?!币φ穹宓钠拮狱S旦花,是懷集縣懷城街道龍西村委會的工作人員。洪水肆虐時,黃旦花忙于轉移群眾之余,也不免憂心丈夫的安危,但關切的電話卻總被匆忙掛斷:“要報數據,還要接群眾電話,別占線……”
江河守望者
洪水退去,懷集水文站一樓墻皮脫落,泥沙干涸,但生機已然復蘇:站門口兩側,攤販擺起了攤位,吆喝聲漸起。洪水沖刷過的小城,正逐漸恢復日常的煙火氣。
“擺攤的老鄉常進來歇腳喝水,對面的商家也來借水鞋搞衛生,都不容易?!币φ穹逭f。洪水期間,群眾自發送來的物資,是對這群江河衛士最深情的回饋。
姚振峰已經忘記了有多少個日夜是在水文站上度過的,他知道有序做好水文監測、設備維護、值班值守,對守護綏江安瀾尤為重要。
“當時他一個人在站房里,我們都非常擔心,想讓他趕緊出來?!痹陉惒Z眼中,姚振峰的認真負責,以及對數據準確性的追求,使懷集站的水文資料完整性在整個肇慶名列前茅。
在江河岸邊,還有千千萬萬個如姚振峰般的“江河哨兵”,他們以專業為矛、以責任為盾,夜以繼日守護著萬家燈火,用數據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