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利好政策后,就會吹來漲價的風。于開發商而言,前期困境已久,地價一漲再漲,利潤率一再下跌,想借著利好春風多謀劃些利潤,也能理解;于二手房業主而言,眼瞅著看房量上來了,成交量上來了,依著往日的勢頭,自然房價也少不得得漲漲,否則總有吃虧之嫌;于代理公司而言,多賣三五兩,就能多得些代理費,趁著熱乎,鼓動鼓動開發商,鼓動鼓動業主,也有必然的動力。按照以往的慣例,這都不算什么,一次次歷史都是這么寫的,這次又與往日有何差別?
可是,這次真與往日不同了。首先,此次長達數年的調整,并非完全因為政策打壓樓市才走了下行線,市場供應飽和、人口拐點到來、房價觸到天花板,這才是這次調整的內在原因。政策,無非是加速了內在調整的到來,同樣,這樣的調整,并不會因為政策的放松而出現明顯改變。
其次,經過十多年的“學習”,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已經明白,房價的上漲只是經濟上漲的一種結果呈現,漲幅與其說是土地升值帶來的,不如說是經濟增長預期帶來的,可如今進入新常態的經濟,已經宣告告別了超高增長時期。剛發布的一季度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0%,創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低點,再下臺階;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創1991年以來的25年3月工業增速新低,大幅低于預期(7.0%)。經濟增速明顯下降,房價匱乏上漲動力。
第三,縱然開發商、房產持有者、銷售從業者、地方政府都希望房價上漲,但作為買單者的購房者卻不會乖乖接受房價的上漲,因為當前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已經快到購房者收入的天花板,不但自己蹦一蹦都夠不到,甚至搬來爹媽公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當梯子都難以企及,又如何繼續為漲價買單?
第四,對于政府而言,放松房地產調控,固然有經濟增速、就業率等多重考慮,但從長遠看,高漲的房價已經嚴重影響到商業、辦公、餐飲、物流等各個行業的活力,成交量可以活躍,但一旦房價再出現大幅上漲的苗頭,為調結構的長遠計,焉知沒有新的調控?
與其關注漲跌,不如老老實實圍繞居住改善多做文章,做足文章,畢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今后,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只會為提高的生活品質買單,而不會為開發商虛高的利潤買單了。
□魯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