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新政利好不斷,但樓市的火熱似乎并未及時傳導到土地市場。2015年一季度土地市場較為冷清,企業拿地謹慎,其中重點房企拿地力度整體下滑且企業間分化明顯。據CRIC數據統計,一季度20家重點企業拿地總投入897億元,同比下降44%。其中17家企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廣州,由于2、3、4月份連續幾個月都沒有住宅用地供應,廣州春節后陷入了住宅用地零成交的尷尬。不過,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下半年開發商拿地將更加積極,一二線城市仍為其拿地重點區域。
廣州春節后住宅用地“零成交”
據搜房網統計顯示,今年廣州一季度土地市場開門遇冷,全市土地成交90.7萬平方米,金額64.7億元,同比2014年一季度分別下滑44.3%和75.7%,跌倒谷底。2015年廣州規劃出讓土地面積1621萬平方米,一季度僅完成全面目標不足1成。
記者瀏覽市公共資源交易網上發現,今年春節以來,廣州尚沒有一幅住宅用地成交,而從1月份到目前為止,廣州僅有兩幅住宅用地成交,其中一幅為白云區太和鎮北太路以北、民科園以西的地塊;一幅為天河區元崗路粵隆客車廠地塊。
CRIC研究中心分析師房玲認為,企業拿地投入的收緊一方面是因為一季度企業銷售情況普遍不佳,在“現金為王”的壓力下,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經過過去兩年的存貨積壓,多數企業將去存貨作為2015年的首要目標,拿地節奏均放緩。
不過,盡管一季度企業拿地投入和新增土地儲備量較2014年同期均有所下滑,但拿地成本同比卻上漲了三成多,土地成本依然“難跌”。其中華潤、綠地及融創由于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拿下多幅高價優質地塊,導致拿地成本大幅上漲275%、133%、105%。
企業拿地銷售比維持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謹慎的拿地態度從拿地銷售比上可見一斑。據CRIC數據統計,20家重點企業中超過半數拿地銷售比低于平均水平。其中拿地力度最大的是華潤,以1.82的拿地銷售比橫掃其他企業。同時,遠洋的拿地力度也相對較大,拿地銷售比為0.61,拿地投入也居于前列。
而從企業新增土地儲備城市占比分布來看,一線城市同比上漲3個百分點,上漲幅度在各能級城市中最高,說明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重點企業在一線城市拿地意愿相對來說較為強烈。另外,從成交地塊溢價情況來看,由于土地市場低迷,企業競爭壓力削弱,使得高溢價地塊占比較去年同期下降7個百分點。盡管如此,北京、上海、成都及廈門等城市仍有多幅優質地塊溢價成交。
一二線城市仍為拿地核心
CRIC研究中心分析師房玲預測認為,總體來看,雖然一季度房企拿地積極性不高,但隨著首套房貸最低兩成、二套房首付降至四成等利好政策的落地,預計5、6月份市場銷售情況將有明顯好轉,隨著銷售情況的回暖,房企拿地積極性有望回升,但將繼續保持謹慎態度。
同時,隨著各地2015年供地計劃的陸續公布,北京和廣州這兩個一線城市均在收縮住宅用地的供應,而隨著下半年市場的好轉,一線城市的優質地塊也將集中在下半年入市,因此,預計下半年企業拿地成本將繼續走高,且高溢價地塊占比有所抬頭。當然一線城市高企的拿地成本使得房企面臨的壓力也不容小覷,相對來說市場供求相對平衡的重點二線城市、綜合條件較好的優質地塊或將成為企業拿地的首選。
■新快報記者 陳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