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佳兆業事件影響幾近冰封的海外融資隨著佳兆業危機的暫時緩解而得以啟動。5月,繼此前一些大型房企成功在海外獲得融資后,包括奧園、雅居樂、花樣年控股等中小型房企也開始啟動了海外發債的計劃。
同時,眾多房企在內地融資渠道也在“牛市”背景下迅速拓寬。業內人士警告,告別“錢緊”年代,渴望找回“青春”的開發商,可能會醞釀漲價或采取激進的拿地策略,屆時市場還將面臨新一輪風險。
海外融資“化冰”
5月以前還陷入冰點的內地房企海外融資正在迅速“化冰”。
4月只有恒大地產、碧桂園、遠洋少數幾家規模較大的內地房企成功在海外發行債券。而進入到5月,包括奧園、雅居樂、花樣年控股等中小型房企也開始啟動了海外發債的計劃。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監測的數據,進入5月,房企海外融資情況有所變化,中國奧園5月18日宣布擬發行三年期的2.5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為10.875%;雅居樂于5月21日發布公告稱,將發行五年期的5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為9%;花樣年、旭輝控股同時于5月27日相繼宣布了海外融資計劃。
同時,內地房企也積極通過香港上市平臺進行擴股融資。5月27日,旭輝控股在宣布海外發債計劃的同時,還公告將以“先舊后新”方式配售6億股,占擴大后已發行股本約9.04%。5月29日,恒大地產宣布將配售8.2億股新股,配售價5.67港元/股,占擴大后公司已發行股本約5.25%。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貨幣政策的逐漸寬松及調控政策的逐步放松,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跡象,海外融資環境隨之有所改善。
一方面,開發商現金回籠加快,違約風險降低;另一方面,佳兆業事件的走勢或許令海外資本意識到中國房地產公司尚未達到此前預期的風險高度。這也是開發商海外融資渠道變得更為順暢的原因之一。
牛市拉動房企融資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5月以來,房企密集發布融資計劃,合計高達32家房企在5月公布合計超過800億元的融資完成計劃,同比上漲65%,其中完成的配股增發達到250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中,5月,華潤置地融資101億元、復興國際融資93億元。其他房企亦有金額不等的融資或票據獲批等。至此,今年以來合計已經有50家內地房企在A股或港股發布定增方案合計融資額高達1300億元人民幣。
“定向增發是上市公司增加流動資金的一種優質渠道,尤其是在資本市場表現出色時,將給企業帶來優良的資金補充。”業內人士表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正在籌備定向增發的方案和計劃,境內上市房企迎來再融資好時機。如此多上市房企在今年定向增發,顯然與眼下證券市場的牛市有直接關系。
實際上,內地融資的開閘年已經提前開啟。在本輪牛市出現前的去年3月,房企再融資大幕已經重啟。
9月,部分房企發行中期票據獲得官方許可,今年1月16日,中國證監會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資、并購重組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國土資源部不再進行事前審查,這標志著房地產企業再融資政策徹底放開。
由此,上市房企已經開始尋求定向增發擴股融資。此外,中期票據、公司債等方式等低成本融資,也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
利潤下滑積極輸血
開發商如此大規模擴充資金來源,與其依舊面臨利潤率不斷下滑的挑戰直接相關。
據某機構統計,96家A股上市房企2014年整體凈利增速大幅放緩。去年,雖然虧損的開發商只有15家,但多達71家房企的業績出現了下滑,占比近乎接近一半。
在開工項目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國新開工數量同比下降23%。統計還顯示,2015年3月房地產投資增速降至不到10%,達到2009年以來最低點。
“整體看,房企在牛市里融資難度降低,房企的融資積極性明顯提高。”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目前大部分標桿房企都在戰略轉型的初級階段,短期內財務指標很難有明顯改善。銷售市場的低速運轉、房企利潤的下滑,都導致房企努力拓展融資渠道。
業內人士分析,整體看,房企在牛市里融資難度降低。從明年開始,內地房企將迎來海外債券到期高峰,一些中小房企如果不能持續改善經營狀況,違約風險也將升高。
專家提醒,對于高庫存、資金回籠慢、高負債的企業來說,即便融資渠道適度擴寬,大手筆拿地、盲目漲價等激進策略仍存在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董家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