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6月深圳農行、中行、建行將首套房貸首付從三成提至四成后,工行也于7月中旬加入了“四成”大軍。此外,包括四大銀行在內,目前深圳首套房貸利率已經從6月之前的基準利率0.95倍,普遍上浮到了1.05—1.1倍,二套房貸利率上浮10%—20%。
近期,樓市的“深圳現象”頗為引人注目,無論是成交價,還是銀行房貸利率水平,深圳都呈現迅速上揚狀態。于是,很多人就會問,重慶等內陸二線城市,是否也會出現“深圳現象”?
我們先看成交價格,盡管今年二季度,尤其是6月成交價格有所上揚,但整個上半年重慶樓市的成交價格同比仍是相對穩定。價格漲幅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5%,其主要原因是重慶樓市的供應量依然巨大。而深圳,一手房成交面積同比大漲121.0%,成交均價同比大增20.3%。重慶等二線內陸城市,要想重演深圳樓市的火爆,幾乎不太可能。
從供需關系比來看,重慶供應仍大于需求。重慶2015年全年將新增供應1000多萬平方米,加上3083萬平方米的存量,供應有4000余萬平方米,而從近5年來看,重慶平均每年保持2200萬平方米的成交量,因此,市場的供應是遠遠大于需求的。近3年重慶商品房的價格也保持在建面均價7000-7200元/平方米,整體趨勢是非常穩健的,價格不可能呈現深圳的爆發式增長。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線城市房價可能會有一個小幅度的上漲,但是仍然不可持續。深圳仍然是一個個別現象,大多數城市房價不會出現大面積上漲。這主要決定于兩個因素:一個是人口增幅的下降,一個是市場供需比的變化。
以重慶、武漢、成都等多個內陸二線城市的供需狀況來看,武漢的供需比是1:0.8,成都的供需比是1:0.85,需求都遠小于供給。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內地房企頻現資金鏈危機,人氣也較為低迷,與深圳火爆的銷售呈現“冰火兩重天”的鮮明對比。
世聯行專家分析認為,深圳樓市上半年的快速價格增長趨勢,在下半年將會停滯或有所遏制。從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相比較看,一線城市因為其城市資源和人口吸引力的高度集中,樓市需求或持續一段時間,但二、三線城市的需求量將會呈現下滑態勢。在這樣的狀況下,全國樓市供需的結構性分布將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