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日前,房地產稅正式被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這使得一度稍稍降溫的房地產稅,再次成為人們口中的高頻詞匯。雖然稅收制度還未露出廬山真面目,但其方向一定是減輕交易環節稅負、增加持有環節稅收。
伴隨著房地產稅的升溫,與“房地產稅”一字之差的“房產稅”又被推上風口浪尖。上海、重慶悄然將房產稅改革試點進行了四年之久,人們梳理后得出的結論是:征收面小、在財政收入中占比低,房產稅試點被稱影響不大。房產稅試點緣何遭質疑?
日前,房地產稅正式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而時間倒回到4年前,房產稅就已經是輿論場里的大明星了。2011年,房價正在一天一個樣兒的翻滾上升,上海和重慶率先進入試點。對保有環節征稅,這樣顯著的特點讓上海和重慶被視為房地產稅改革的試驗田。然而四年過去,卻有觀點認為上海和重慶的試點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房地產稅在這兩地影響面太小。重慶的小張夫婦表示,四年前征收細則一出臺,自己就明白這個稅和自己家壓根沒關系:
丈夫:對我來說的話我肯定買的普通住房。
妻子:我們又沒有買獨棟別墅,又沒有買高等住房。
而在上海,專做中心城區高檔房源的房屋中介劉佳佳也表示,即使是自己,也并不經常碰到未來需要繳納房產稅的購房者。
劉佳佳:大部分房子可能都不要交,因為都是上海人,能夠買首套的話是不需要繳房產稅的,二套每個人均面積的話是60,基本上家里有5口人的話買一個300平的房子都沒有什么問題的,外地人買的話要交房產稅的話這個比較少。
從上述兩段采訪中不難看出,試點城市房產稅征收范圍極小。從條件上看,存量房被劃在了征稅之外。而新交易的房產中,重慶只對獨棟房產和價格超城區新建商品房均價兩倍以上的房產征收,而上海,則規定了人均60平米的起征線,單價不高于上一年城區新建商品房均價兩倍的,還可以降低稅率。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這使得試點地區的房產稅,更像是奢侈消費稅:
張大偉:這兩個城市的房產稅的話,我們更容易把它形容為類似于國外的這么一個為房地產過渡奢侈費,那只有這個消費的額度或者說消費的面積超過了一定的限額,那才會征收到。
除了征收面小,兩地設定的稅率也偏低,致使這部分稅收在財政收入中的占比微弱。以2011年為例,當年重慶市對居民住宅征收稅款1億元,而當年重慶市本級財政收入2908.8億元,房產稅占本級財政收入的比重僅為0.03%。而作為于外界熱切期盼的房價降溫器,房產稅的這一傳說中的功能,則更是個傳說了。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上海及重慶試點房產稅的前3個月,兩市住宅成交量分別下降46%和26%,比同類城市降幅高10至20個百分點,但成交均價并未出現明顯下跌;第二年,兩地成交量均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數據顯示,此后3年多,房產稅試點對房價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試點效果如此,使得一些觀點對即將全面鋪開的房地產稅改革打了問號。但對于質疑,深圳一家在內地與香港均有業務的中介公司負責人表示,從經驗上來看,房產稅對房價原本就影響不大:
負責人:其實基本上對房價沒有太大的影響,如果我們以香港這種以往的征收的這種經驗來看,房產稅可能更多的會影響到的是租金。
其次,張大偉表示,上海和重慶試點的效果不明顯,與政策設定時的謹慎有關,更重要的是,僅對新交易房產征稅,使試點地區房產稅與真正的房地產稅有質的區別。
張大偉:在這個房產稅出臺試點后你再買房,需要交收這個房產稅,之前這個存量的話,并沒考量到。而事實上的話,在大家普遍認為的意義上這個房產稅或者說房地產稅涉及到的肯定會是跟過去不一樣的是從過去的新交易量改變為這個存量環節。未來房地產稅的改革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兩個城市房產稅的變化不是一個概念,目前只是對其中一部分內容實施,而且稅率特別低。用過去的試點的情況,考量未來的改革不恰當。
施正文表示,雖然上海和重慶試點的效果不甚明顯,但對于正在進行的房地產稅立法,借鑒意義在于驗證了合理確定征收范圍,合理設置免征條之于改革效果的重要性。
施正文:最核心的問題是征稅范圍和稅率,核心問題造成了上海、重慶稅也沒征多少、房價也沒控制多少。所以這個不一樣就會造成稅的功能不一樣。
房產稅不等于房地產稅。但是房產稅的試點對房地產稅的制定還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未來房地產領域稅收若進行改革,房地產稅被認作是地方的重要稅種,在地方組織收入和調節財富分配、抑制房地產市場投機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未來房地產稅怎么立法?又會對百姓和政府的“錢袋子”產生怎樣的改變?(記者劉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