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王夢(化名)通過朋友介紹,向通州區建筑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通建集團”)購買了一套“拆遷定向安置房”。3年多過去了,交房日期依然遙不可及。仔細一打聽,王夢才知道,通建集團開發的全是公租房。
按照規定,公租房是不能出售的。那王夢購買的“拆遷定向安置房”是怎么回事?還有和王夢同樣遭遇的上百位買房者,他們能拿到房子嗎?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罕見的低價
“每平方米6815元,一般人絕對買不到。”2012年5月底,王夢從一個朋友那里得知,通州區范莊有一個樓盤,通過關系可以買到“拆遷定向安置房”。
那時,通州很多小區的房價已達到每平方米1.5萬元左右。6815元,如此優惠的價格打動了王夢。本著謹慎的原則,她去施工現場實地查看,看到工地標牌上寫著“通州范莊公共租賃住房項目”,新聞里說這是通州區第一個公租房項目。
“當時我也有過顧慮,但通建集團的一位銷售負責人梁霞(音)說,整個項目有9棟樓,其中7棟是公租房,還有兩棟用來安置公司內部員工。他們說會和我再簽一份聘用合同,一切就搞定了。”王夢說。
為了抓住這難得的機會,王夢很快與通建集團簽訂了一份“拆遷定向安置內部認購書”,簽約地點在雙橋附近一大廈內,通建集團在這里租了一層寫字樓,很是氣派。2012年6月4日,王夢交了房款,共計397519元,認購了5號樓一套約58平方米的房子。認購書中寫到“入住后五年以內為乙方辦理其所認購房屋的保障房產權證”、“甲方須在二年內保證將房交付乙方”等等。
與王夢的情況類似,2012年和2013年,有更多的人被親戚朋友介紹到范莊村來。他們都相信通過“關系”可以撿到“大便宜”。李女士在一家企業做管理工作,她的朋友跟通建集團有生意往來,經朋友介紹,她買了兩套房,每平方米8500元,房款近百萬元。隨后,李女士又介紹自己的朋友買了3套。在王夢手里有一份內部認購書,認購書顯示,有上百人在這里買了房,購房人來自各行各業。
神秘的合同
等了近兩年后,范莊公租房項目蓋起了8棟高樓,也確實封頂了,有關通州區的利好消息又在不斷傳來,可是本該高興的王夢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她每次追問何時交房,通建集團的人總是支支吾吾。
2014年3月份,王夢突然接到梁霞的通知,讓她再交土地出讓金3萬多元、產權變更費7萬多元、補交房款近4萬元。“說交了這些錢,就能辦下大產權,而且2014年年底就能交房。”王夢東拼西湊,又交了近15萬元。
和王夢一樣,大多數購房人都補交了第二筆的高額費用。但也有個別購房人起了疑心,盧先生就告訴記者:“沒聽說辦理大產權還需要交七八萬變更費這種事,我想了想,沒再交錢。”奇怪的是,即便沒交錢,通建集團也沒讓盧先生退房,更沒提其他要求。
更神秘的是,王夢等人還被要求與通建集團簽訂勞動合同。“簽了兩份,但我沒來得及仔細看內容,就被他們全都拿走了,到現在也沒給我一份。”王夢說。
不能賣的房子
接下來的日子依舊是等啊等。李女士說,她每次打電話,梁霞都有很多延期交房的理由,“市政管道還沒通”、“燃氣管道還需要安裝”等等。可工地上的工人卻是另一種說法。
前天,記者陪同一位購房者來到通州范莊公租房項目現場,場地內確實蓋起了8棟高樓。只是偌大的工地內,雜草遍地,工人很少。看門的大爺說,“本來2014年就該完工了,可通建集團欠著我們施工單位的錢呢,我們也沒法走。什么時候能弄完?這可沒準。”
更讓購房人著急的是,他們想知道范莊項目的房子到底是什么性質。記者和一位購房者去了通州區住房保障辦公室,住保辦的工作人員明確答復:“范莊公租房項目按規劃共9棟樓,因拆遷原因,目前只建了8棟。這些樓房全部是公租房,根本不能出售。”
通州區住房保障辦公室工作人員說,范莊公租房項目是由通州區建筑集團公司建設的。記者查詢相關規定發現,“社會單位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優先解決本單位取得公共租賃住房備案資格的職工居住需求,剩余房源按照上款規定程序向社會公開配租,或由市、區縣人民政府指定機構按照規定價格收購,公開配租。”這就是說,通建集團可以將這些房子租給公司內部符合條件的員工。但正如通州區住保辦的工作人員所說,“公租房只能租,不能賣,沒有特殊。”
屢遭警告的企業
明明是不能賣的房子,通州區建筑集團公司為何如此大膽?
北京市工商局的網站上顯示,通州區建筑集團公司是一家注冊于1990年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投資人是通州區國資委。可通州區國資委的工作人員卻說,早在2006年8月,這家公司就賣給了一個叫賈永革的人。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裁定書則透露:“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為,該轉讓未經通建集團有關貸款銀行的書面同意,依照相關規定該企業的轉制工作并未全部完成,通建集團的企業性質未進行變更登記。鑒于通建集團的改制工作并未全部完成,企業性質處于不確定狀態。”
與此同時,北京市工商局的網站顯示,從2006年至今,通州區建筑集團公司產生的“警示信息”共有27條,基本都是欠錢不還,法院判決了也不履行。有的訴訟中,通建集團的代理人直接表示:“同意支付工程款,但是公司現在沒有錢。”
如今,通州區建筑集團公司早已從雙橋附近氣派的辦公室搬了出來,搬到范莊村工地附近。整個院內人很少,樓內一些辦公室是用彩鋼板搭建的。記者在銷售區只見到一位工作人員,他仍然稱范莊公租房項目有30%可以用于通建集團的“福利分房”,可辦理大產權。
事到如今,王夢已不再相信通建集團工作人員的話了。她聽到通州區住保辦傳來的“公租房不能賣”的消息時,心里有著說不出的酸楚。目前,王夢已就通州區建筑集團公司涉嫌合同詐騙一事,向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報案。警方已經受理,正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三年前,我如果不在范莊這里全款買房,而是買其他的房子,肯定升值了。”王夢說,她一個人在北京打拼,特別辛苦。如今又耽擱三年沒拿到房,連本金都不一定能追回來,“或許這輩子我都買不起房子了。”
本報記者 許前程 文并攝 J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