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樓層的過道地面磚已經開裂。
維修過后的電梯間地面仍然破爛。
新規:遇電梯故障等緊急情況,可不經2/3業主同意,直接申請使用維修資金
電梯時而關不上門、時而按鍵不靈,甚至出現轎廂從8樓墜到1樓的駭人狀況。近兩年來,成都市民陳先生所在小區的電梯問題不斷。經多次商討,業主簽字同意維修電梯。但在維修過程中,部分業主認為維修報價太高、賬目不透明,因此聯名反對物業動用維修基金。業主甚至懷疑物業偽造業主的簽名,為了維修基金的問題,雙方爭執不下。
與此類似,老小區公共設施的改造一直是難點,受制于業主“雙三分之二”表決同意的規則,改造難以施行,甚至引發物業和業主的矛盾。
為此,住建部和財政部發布最新規定,從今年10月17日開始,遭遇電梯故障等緊急情況,物業可不經業主“雙三分之二”表決同意,直接申請使用維修資金。同時,要求做到改造資金等事項使用公開透明。
A問題不斷
電梯時常打不開門
還曾從8樓墜落到1樓
陳先生居住的小區于2002年建成,位于成都市雙新南路,有380多戶業主,小區有4部電梯。從2013年開始,電梯時常出現打不開門、按鍵不靈的情況,小區業主十分苦惱。
“剛開始只是間歇故障,后來干脆直接罷工,無法使用。”陳先生說,小區有很多老人、小孩,尤其是高樓層的住戶,電梯壞了以后,出行十分不便。“有一次,我從8樓下到1樓,剛進電梯,轎廂突然往下墜落,兩秒時間轎廂就墜落到了1樓。”這次遭遇,著實把陳先生嚇慘了。另一位業主楊女士說,去年她也遭遇過電梯轎廂突然墜落,當時電梯從7樓墜落到1樓,電梯里的人嚇得不敢動彈,幾天都不敢再乘電梯。
B維修紛爭
物業領22萬維修金
業主懷疑其偽造簽名
2013年,小區物業公司提出了一份報價方案,對包括電梯、排水在內的公共設施進行維修,總報價50余萬元。因為是公共設施維修,物業提出需要動用小區的維修基金。
由于沒有成立業委會,業主們推舉出居民小組和物業商討方案。“物業報價太高了,還不透明。”業主小組成員之一的劉軍(化名)說,幾經商討,物業和業主最終達成協議:只對小區的4部電梯進行維修。維修工程從2014年開始,直到當年6月結束。劉軍說,在物業維修過程中,又出現了報價不明、報價過高等情況,讓業主們很不滿。隨后,居民小組組織業主聯名,反對小區物業動用維修基金,要求等小區業委會成立后,再對這部分資金進行商討。
今年8月,小區業主突然聽到風聲,小區物業已經從房管部門拿到22萬余元的維修基金,這個消息在小區炸開了鍋。
10月30日,華西都市報記者查詢房管部門官網發現,該小區物業確實在今年8月10日領取了22萬余元的維修基金,理由是電梯項目的維修。
“業主們一直反對動用維修金,那物業是怎么拿到維修基金的?”劉軍拿出一份“反對動用維修基金簽字表”說,已經有120余位小區業主聯名反對物業動用維修基金,“我們甚至懷疑物業偽造業主簽名,領取維修基金。”
C物業說法
沒有偽造業主簽字
所有手續都合理合法
10月30日,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陳先生所在小區實地走訪。小區物業負責人胡先生拿出一份表格說,小區維修電梯從2013年就提出來了,當時是想維修電梯、排水設施等。“由于業主反對,最后商定,只維修小區的4部電梯。”胡先生同時拿出一份文件,上面有小區業主小組成員劉軍等人的簽字蓋章,表示同意維修電梯。而劉軍也認可了這份文件。
胡先生說,維修是由專業公司負責,完工后也有第三方機構的合格鑒定,程序完全合法。對于小區業主關于物業偽造簽名的說法,胡先生并不認可,“業主小組開始簽字同意了維修電梯,物業也請公司進場維修,所有手續都是合理合法的。”
目前,社區已介入調解該小區物業與業主關于電梯維修的紛爭。
D新聞縱深
住建部、財政部新規
電梯故障等緊急情況
可直接申請
使用維修金
對于部分老舊小區來說,電梯、排水等公共設施老化,甚至出現外墻脫落等狀況,迫切需要實施更新改造。按照此前的相關規定,物業要想動用維修基金,必須經專有部分占建筑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業主(以下簡稱“雙三分之二”)同意。因此,不少老舊小區的設施改造工作,由于業主和物業意見不一致而難以進行。
10月17日,住建部和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發揮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在老舊小區和電梯更新改造中支持作用的通知》。明確提出,當發生電梯故障、消防設施故障、屋面外墻滲漏、排水設施堵塞爆裂、樓體外立面存在脫落危險等緊急情況時,可不經過業主“雙三分之二”表決同意,直接申請使用維修資金。同時,鼓勵業主使用維修資金對長期失修失養、配套設施不全、保溫節能缺失、環境臟亂差的老舊小區進行更新改造,主要包括房屋本體和配套設施兩大方面。
《通知》強調,在使用維修資金過程中,各地住房城鄉建設(房地產)部門應當加強監督,推行公開招投標方式選聘施工單位,引導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審價、監理、驗收等使用管理工作,督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履行維修資金的用前表決、工程內容、驗收結果及費用分攤等事項的公示義務,保證維修資金使用的公開透明。
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李智攝影雷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