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昨日,國土部調控和監測司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國土資源主要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1-9月,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33.43萬公頃,同比下降12.3%,降幅較上半年收窄9.1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用地7.7萬公頃,同比下降30%。而在土地價格方面,三季度末,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住宅地價為5421元/平方米,環比增長率為1.2%,較上一季度上升0.2個百分點。業內表示,三季度我國普遍住宅土地價格上漲還是比較平穩的,受此影響,除重點城市外,大部分城市樓市四季度甚至明年初暫不會出現太大起伏。
而業內也有分析稱,三季度中央層面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多部委聯合發布新政,涉及松綁房地產“限外令”、下調公積金二套首付比例和降低部分購房商貸首付比例等多項措施;地方層面,北京、上海、廣州、青島等城市均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支持購房;山東、浙江、沈陽、貴陽等省市均下發了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文件。政策逐步寬松,再加上對樓市“金九銀十”傳統銷售旺季預期樂觀,樓市成交走高,帶動了局部土地市場的升溫,確實向房企、消費者都釋放了一定的后市向好信號。
然而,整體來看,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平穩上漲甚至動力不足的情況仍然持續到了三季度,或進一步延續至全年。專家表示,政策組合效應顯現,三季度樓市延續了分化、回暖的態勢,傳導到土地市場后,僅促使供需緊張熱點城市出現升溫跡象,北京、上海、廈門等多個熱點城市有高價宗地成交,但供過于求的二三線城市土地市場尚無明顯改觀,因此,綜合來看,地價平均水平只有小幅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