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開發商也已經認識到,房地產+互聯網并不等于網上賣房。圖/CFP
去年“雙11”,受到互聯網思維影響的房地產行業也加入到了這一轟轟烈烈的全民購物活動中去。房地產+互聯網的方式,也成為了去年樓市的話題之一。然而,在今年,房地產行業在“雙11”時顯得平淡了許多。房地產與互聯網兩個行業的結合,經歷了一年多的探索和沉淀,也漸漸褪去浮躁,轉而開始進行更加理性的嘗試。
雙11“眾籌”噱頭減少
去年“雙11”適逢市場走低,不少房企迫于業績壓力,借力電商,推出了一些具有濃重互聯網色彩的活動。萬科、遠洋、方興(現已改名中國金茂)等品牌房企均直接同各大電商平臺合作,在平臺上推出優惠房源,折扣大多在9折左右。此外,不少房企還打出流行的“眾籌”概念。房產電商一時間轟轟烈烈地發展。
今年“雙11”,除中國金茂、遠洋等房企進行了一定的宣傳之外,更多的房企保持著自身的營銷節奏,并沒有組織太多專門針對“雙11”的推盤營銷活動。就連去年盛極一時的“眾籌買房”也沉寂下去?!氨娀I購房雖然有著一個特別化的名字,可更多的還是在于吸引用戶,而非實現眾籌購房的初衷?!敝性禺a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曾指出:“回報如果是中一次打折機會,那么這是博彩……眾籌的資金如果返還,那么這就是廣告?!?/p>
事實上,目前很多開發商也已經認識到,房地產+互聯網并不等于網上賣房。房子作為一個家庭的大筆支出,消費次數畢竟有限。所以,盡管精明的開發商可以用同電商如出一轍的手段推出打折優惠,甚至已經嘗試部分做到O2O營銷,卻由于行業的局限性,難以真正做到互聯網思維中最為提倡的個性化和定制化服務。對于開發商來說,通過電商這種營銷手段能夠實現多少銷售額可能還在其次,其平臺背后所能夠吸引的客戶群體或許才是他們更加看重的。
“房產銷冠”創始人兼CEO黃衛新就表示:“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二手房市場,供給端高度分散,如果能把這些分散的渠道利用一個APP整合,把購房者、開發商、中介高效率地鏈接起來,這樣的模式也許將顛覆當下的鏈家模式。”
互聯網房產金融漸成趨勢
雖然今年“雙11”期間“眾籌購房”等噱頭比較少見,但各式各樣的金融產品卻漸成趨勢。比如,中國金茂就推出了其互聯網金融產品,“金茂寶1號”,據稱其年化收益率能夠達到8%左右。
無獨有偶,在市場上,各種打著互聯網+房地產旗號的金融產品也紛紛出現,中介平臺甚至媒體平臺都紛紛加入其中,比如搜房、鏈家,又如平安銀行2013年上線的平安好房,基本上都快速地與第三方金融公司合作,或者入股投資第三方金融公司,推出了針對購房客戶的首付貸款、針對產業鏈的“拿地寶”等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品牌房企更是打造起自己的互聯網金融體系。綠地集團在10月底便成立了互聯網金融事業部,并創建針對中高端人群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吉客網,全面進軍互聯網金融板塊。綠地金融董事長耿靖就坦言:“目前而言,互聯網金融事業部的主要使命,是盡可能用互聯網金融技術盤活綠地集團350萬會員與1500萬租戶,形成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贝送?,傳統的金融公司和創新型的互聯網公司也在積極涌入這一市場。
不過,對于互聯網房產金融產品的未來發展,也有部分業內人士持謹慎樂觀態度。團貸網董事長兼CEO唐軍就指出,整個互聯網房產金融從出現到現在并沒有多少創新和變化,“如今的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一個重資產時代,這就使得互聯網+房產金融領域的創意一定要向全產業鏈發展,單獨依靠互聯網是沒有黏性的?!?/p>
“過去,我們做一個好玩的APP,可以吸引很多用戶、很多流量,但是你要他們變現、掏錢是很難的?!碧栖娙缡钦f。
■ 聲音
聽他們信心滿滿要“逆襲”
從2013年10月萬科總裁郁亮帶隊連續拜訪騰訊、阿里、小米等互聯網企業開始,“互聯網+”、“互聯網思維”就成為房地產行業的最熱話題,房企也開始了諸多“觸網”嘗試。如今,兩年過去了,房企對互聯網也由陌生到熟悉,從狂熱到回歸理性,不少業內人士在熱議轉型之際,也對互聯網行業發起了挑戰,信心滿滿準備“逆襲”。
開發商擁有最有價值的“入口”
●花樣年董事長、彩生活董事長潘軍:
別看互聯網現在非?;穑⒉皇撬卸鄰姶螅悄壳盎A產業、傳統商業模式太差,再過兩年,傳統互聯網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線下挑戰。
因為從線下來說,目前無論是搜索、社交或電商等互聯網企業,最有價值的是“入口”。而入口由人群匯集,其蘊含量都是由開發商創造。開發商需要做的是在房地產行業傳統的模式上去延伸,探討“如何再產生現金流”。做服務是最笨,但也是最有門檻的事。如果能從社區運營角度,無論是居住社區、養老社區、商務社區,都以互聯網打通全部區域鏈接,那么就有望顛覆阿里巴巴和騰訊,取代這批建立在通訊基礎上的崛起的“假互聯網”,進入“互聯網2.0時代”。
“房地產電商就像一場刷卡業務”
●世聯行董事長陳勁松:
房地產電商就像一場刷卡業務,我們想做的話也能刷出個七八億。
目前房企最熱的“互聯網+”——即電商服務平臺并沒有太多增值。世聯這類的房產經紀公司,相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屬于“半老徐娘”,但不用妄自菲薄,仍然要堅持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成“標配”,關鍵“把人管好”
●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
互聯網就像是當年的電燈、電話,一出來很火爆,但如今已成“標配”。開發商不用怕,因為別人有的東西咱也有,而新技術對每個行業超額利潤的時間都并不長。今天火爆的app、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也都很快會成“電燈”。而當大家都一樣的時候,競爭又回到了最原始的問題,比的是產品、客戶、風險管控、人的訓練、戰斗力,關鍵還是“把人管好,把服務體驗做好”。
香港有很多發展了百年的房企,從來沒著急著討論互聯網+、也不怕被顛覆,國內開發商還是因為發展時間短,在吸收了互聯網、新技術之余,重要的還是做好房地產行業最基本的事情。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陳禹銘 自曾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