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陳莉) 曾經被不少開發商看好的商辦物業,轉眼間成了“燙手山芋”。日前,綠地控股發布了一系列公告,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其要兜售6家商辦物業99.999%的股權,作價16.97億元。對于本次交易,綠地控股方面表示,這有利于公司加快盤活存量資產,促進商業地產輕資產化運作,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綠地商辦物業
出現虧損
2014年,綠地超越萬科成行業規模老大。綠地的發展案例,讓一些對行業前景感到迷茫的房地產人士看到了新的機會點:商辦類物業銷售。要知道,正是商辦物業貢獻的1296億元銷售額幫助綠地超越萬科坐上國內房地產市場的頭把交椅。然而,這種良好的銷售勢頭在2015年里似乎并未得到很好的延續。
此次,綠地控股要兜售的6家商辦物業分別是上海堃懿、上海懿勛、上海懋懿、上海懿馨、上海翱馨和上海金鴻,99.999%股權轉讓款各約為8586萬、4413萬、2.06億、2.78億、1.89億和8.94億元。記者查閱了有關數據,截至2015年11月30日,上海堃懿、上海懿勛、上海懋懿、上海懿馨和上海翱馨的凈資產,分別約為-666萬元、-89萬元、-352萬元、-1455萬元、-25萬元。
綠地今年的三季報顯示,其住宅商辦合同銷售金額占比分別為59%和41%。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綠地去年完成全年銷售額2408億元時,商辦部分貢獻了1296億元,占比達54%。上述數據對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綠地商辦物業的銷售已顯現出一定的頹勢,這直接導致綠地在面對2800億元銷售目標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商用物業難成新增長點
有業內人士認為,購買商業地產的投資者,往往更看重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而投資回報率高的商業產品,其開發商均具有較好的運營能力。綠地略顯粗放的經營模式影響了其商辦物業的投資回報率。
事實上,在綠地大面積發展超高層產品的同時,中海、恒大、金地、萬科、龍湖等一大批開發商也選擇進軍商用物業市場,并一度將商用物業作為新的增長點。但是,截至目前,除了新城地產(新城控股公司商用物業的銷售目標由去年的60億元提升至今年的100億元)等小部分開發商的商業部分業績額有較大增加之外,大部分開發商的商用物業銷售額占比還不到兩成,有些房企的商用物業甚至對銷售額沒有任何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