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訊(記者 王日晨) 與窗外冬日里的天寒霾重不同,位于望京地鐵站旁的洪泰創新空間里卻彌漫著忙碌與緊張的氛圍。
面積接近2000平方米,起初由健身房改建而成。開放式辦公空間,被劃分為健身空間、休閑空間、大中小型會面室、聊天室等多個空間區域。各式各樣的企業星羅棋布,創客們埋頭苦干,會議室里的“頭腦風暴”熱火朝天……這里不像是辦公樓,更像是一個大家庭。在這里,沒有人虛度光陰,都為了心中的創業夢與時間賽跑。
崇尚“狼性精神”的王勝江,更樂見于競爭文化。“創業不是商場而是戰場,一念之間決定生和死。創業文化的核心是創業者去戰場上和人比拼,不能養尊處優,它一定要能打過別人,能夠戰斗、一起戰斗。所以我們要打造能戰斗的空間。”
對于創業,他直言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首先要弄明白創業是什么,創業是一個挑戰,而不是一個玩笑。如果把它當成一種體驗和錘煉,沒有問題;如果要去占領市場去掙錢,那就不能隨意。
不惑之年的再出發
在響應國家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的創業大潮中,王勝江也是身在其中。為什么選擇創業?他認為首先這是時代背景所賦予的。另外,是對時代未來的研判,國家將要走進創業創新的時代。此前作為地產人,王勝江的履歷光鮮,曾在SOHO中國創造過238億銷售額的成績。如今,步入不惑之年的他重新開始。
“創業創新和房地產結合起來是什么?這是我一個最大的點,創業+地產是什么,我理解的就是創新+空間。”他說,方向和時代是同步,空間又是多元的東西,它是一個無限的,空間又不止是空間,不止是物理空間。可能還有軟性的內容、生態,甚至還有別的,這個想象是跟別人不一樣,所把它叫成創新空間。
我是什么、我們是什么?這都源于自己創業的狀態。在王勝江看來,原來的自己我行我素高高在上,以為自己會掉到山腰,結果一不小心就掉到谷底了,這就是創業的狀態。創業永遠就如同從山頂跳到山谷,不會有一個過程。
“所以實際做創業平臺的原因是能夠跟我個人的創業有關,你知道創業是那樣一個東西,你除了創業以外,能不能給所有的創業者提供一個平臺。我認為這個就非常好,跟我個人有關,也跟未來發展有關。當時做這個決策,可能跟這個有關”
他對創業的理解是,創業其實很難,就如同一個坑。
狼性精神與戰斗空間
相信看過《狼圖騰》的人,都會對草原狼那種強悍勇武、銳意進取、冒險競爭,最值得稱道的是戰斗中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商戰中這種對手最恐懼,也是最具殺傷力的。
多年在市場拼殺的王勝江,深諳“商場如戰場”之道,更加欣賞競爭文化。
創業是什么?創業不是商場,創業是戰場。一念之間決定生和死,這是核心,所以你給創業者做一個空間,那應該是什么,那應該是生和死較量的空間。那狼是什么?狼是每天面臨生和死的文化,這兩個概念是很相符合的。
“這種競爭的文化是我要打造成的。創業文化的核心是創業者去戰場上和人比拼的,他不是養胖了就可以,它一定要能打過別人,能夠戰斗、一起戰斗。所以我們要打造能戰斗的空間。”
所以在選擇企業時,洪泰創新空間的條件很苛刻:一個是進來要有門檻,首先要符合投資。第二,它必須要有進步,往前走一步、兩步,最終獲得風投的青睞。這個空間不止是一個平臺,它可能還有生態,這個生態是你一點點長大后被別人投資,然后可能離開或者進入下一輪,這個才有價值。
王勝江認為,這里面就要求垂直有深度,有創業內容,它才能長大。“我們的目標是要他長大進入下一輪,這個長大的過程就是創新空間要做的過程。”
培養創客成長為戰士
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XX空間、XX工廠等,更值得一體的是,提到王勝江的洪泰創新空間,就難免要與毛大慶的優客工場相比較。兩人曾同為上市房地產公司的副總裁,而背后的合作者也都是新東方的創始人,王勝江選擇牽手俞敏洪,而毛大慶選擇了牽手徐小平,這種競爭顯得更加戲劇化。
那么,洪泰創新空間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王勝江給出的答案是要讓創業企業像戰士一樣成長。“很多人說,老王你的合伙人太強大,這當然是一種優勢,我們不排斥,這是我們本身的特點。另外,我們是創業服務的平臺,平臺本身就很有價值,因為創業者需要這么一個載體,就好比人離開載體很難生存,這個平臺本身就非常重要。”
那么來到平臺以后怎么做?做什么?創新空間是個平臺、是個環,一個生態鏈。里面有空間、服務、孵化、加速、基金、創學院,最終它會形成一個閉環,這個閉環會推動創業者在這個循環里長大。光有個平面的生態還不行,還要有垂直的深度,空間里做什么,做深度內容,這樣創業者來到里面,會推動它成長。
“實際一個創客空間,一個創業投資的領域,不是有錢、有空間兩個點就行了,最核心的是從空間走向投資,讓他們不斷的在這里像戰士一樣長大。”王勝江說。
至于如何去盈利,他強調第一與成功優秀的企業成為合伙人,普通的企業沒有價值。第二,通過加速,持有它的股權,比如通過各種交易。進入創新空間會產生很多交易,甚至創業者和創業者之間都可以產生股權交易,只要在這個平臺上產生,就會產生價值。
王勝江指出,這些網上的交易就是最好的盈利點,這里每個節點都會產生價值。
創業更像是一種責任
這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也是一個大學生“過剩”、就業艱難的時代。因此,鼓勵高校學生利用自身的知識和創新優勢自主創業就成為當前一個備受矚目的課題。大學生創業一方面可以從整體上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自己的閱歷、彌補自身經驗短板。
對此,王勝江給出的忠告是:創業是一個挑戰,不是一個玩笑。
他認為,創業是各種社會現象中的一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元素。作為一個元素,你可以選擇它,也可以不選擇它。按照個人的意愿,但如果從時代的發展角度來看,可能創業正當時。但對與大學生,首先還是把書讀好,但如果他有那種成熟度,對社會的認識和自己的商業項目的把握,有相關的經驗,或者他的合伙人有這種支撐,也是可以創業的。
他說,年輕人做一件有風險的事情,都是一種行者修行、鍛煉錘煉。因為創業是一個很艱難的事情,你要認識到它的難處,如果把它當成一種體驗和錘煉,沒有問題。如果是占領市場去掙錢,要承受社會的責任的時候,你要明白它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責任,就不能這么隨意。
對于年底即將進行的A輪融資,王勝江表示,企業的發展需要更大資源的支撐,包括資金,整合團隊。通過A輪可能要把企業的內容、模式做的更扎實,可以讓產品模式更有特點。今后也要招攬大量的人才,到各地去做一些運營、布局,這些都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
據他透露,未來全國布局會優先選擇有創業氛圍且比較重要的一、二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將來可能還有廣州,杭州、廈門、成都、西安、天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