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6日電 隨著中國創新創業潮流的崛起,從事創業交流的“眾創空間”開始迅速發展。前SOHO中國副總裁、現任洪泰創新空間CEO王勝江以“創業服務平臺+房地產”為模式,為創業者深度對接各方服務商,打造了一個能形成產業的垂直生態平臺,引領“眾創空間”從形式走向了內容。
前SOHO中國高管王勝江創業不惑之年“背叛自我”
王勝江是從潘石屹麾下走出來的創業者,從1999年到2013年,王勝江在SOHO中國擔任副總裁一職,回顧這段經歷,王勝江表示,那段職業歷程仍然屬于傳統商業地產營銷高管的范疇,精力集中于銷售模式上,“2013年開始想要另起爐灶,自己創業。”
2015年4月19日,王勝江與洪泰基金俞敏洪、盛希泰共同創立洪泰創新空間,7月,洪泰創新空間正式啟動,在王勝江構想中,他們以創業為主線,為創業者提供法律、稅務、財務、技術、投資等各階段的服務,房地產只是創業鏈條上的一環。洪泰創新空間負責為創業者對接各種服務商。洪泰創新空間致力于做一個以內容為主形成產業的垂直生態平臺。
事業重啟起航時,王勝江已到不惑之年。“剛去SOHO的時候,我還覺得自己是很創新的,很特立獨行的,做得久了,發現自己變得通俗化了,沒有個性。我有種強烈的渴望,我要背叛我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標簽。”
眼下的狀態,王勝江描述道:“當自己像朝鮮族婦女一樣頭上頂著一個木盆后,才發現平衡是很難達到的。但是,我也要向有忍耐力和毅力,好好把這個平臺頂起來。看上去是危機,實際上是達到一種平衡。”
全方位孵化創業者 打造移動硅谷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興起,像洪泰創新空間這樣的孵化創業企業、為創業者服務的“眾創空間”也不斷涌現。
由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與社科文獻出版社發布的《國家創新藍皮書:中國創新發展報告(2015)》顯示,中國眾創空間已經從早期的100余家發展為數百家,典型的創客空間如北京創客空間、IC咖啡等,覆蓋范圍和擴張速度不斷擴大。報告同時指出,創客空間在中國的發展仍然受到人才的制約,資深創客和運營管理人才缺乏是普遍面臨的難題,發展尚存在“瓶頸”。
“創業咖啡館更多針對初創企業,是1.0版,很多產業其實不適合在咖啡館辦公,我們要做服務創業者的新空間。”在王勝江看來,當前大部分“眾創空間”走的是“房地產+服務”的模式,注重房地產的形式多過于服務的本身;另一種是“創業服務平臺+房地產”模式,更加注重內容。
王勝江帶領洪泰創新空間堅定的走向內容。王勝江表示,現在的孵化器只有形式沒有內容,或者形式大于內容是大多數,表面熱鬧,實際無法解決創業者的需求,“我們的戰略是引領眾創空間從形式走向內容,深扎下去做內容,而不是開展一些簡單的創客活動。”
在創業者進駐洪泰創新空間之前,王勝江以商業投資人的眼光對企業嚴加遴選,嚴格衡量“創客”有沒有核心價值;待企業進駐之后,每周、甚至每天洪泰創新空間會圍繞某一個具體的內容來提升創業公司,改變創業公司,致力于成為最優秀的創業者成長陪伴者,“等到企業發展壯大了,我們再幫助融資,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以求達到物理空間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產業垂直生態。”
據悉,除了王勝江在房地產業打拼十幾年積攢的經驗外,洪泰創新空間有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比如其聯合洪泰基金,打造“投資人即導師”的創業輔導模式,專注于創業后期輔導,基于導師團隊對初創企業的診斷,提出對創業者的主動管理理念,通過互動式管理來提升創業項目成活率。
目前,王勝江的洪泰創新空間已吸引了30個創業團隊入駐,“簡單而清晰的模式,是無法實現盈利的,是沒有未來的。只有扎根內容,才有想象空間,才能孵化引發資源裂變的企業,才有可能具有爆發力和極強的增長潛力。”
洪泰創新空間當前的戰略布局重點主要在北上廣深和幾個重點的二線城市,“我們的規劃是在北京打造具有標準化意義的樣本,然后去外地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項目的落地。以地方創客為點,以點帶面,在國內形成資源共享,形成‘移動硅谷’。”王勝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