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6月1日電 (記者 朱曉穎)一邊是房子太好賣、供應“不解渴”,一邊是政府設置土地拍賣最高“熔斷”限價、房價“漲停板”。南京樓市“風來了”,市場各方在最后博弈中等待降溫顯效。
“二線強勢樓市去庫存、低首付等刺激政策基本見頂。物價、國土等部門聯合作為,收緊樓市步步加碼。住宅已不再適合投資,亟須關注風險。”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城市與房產研究中心主任孟祥遠1日在受訪時說。
中國二線樓市在強力調控下出現分化端倪。
今年上半年,一線城市在“限購”等嚴厲政策重啟后被“按倒在地”,合肥、廈門、南京、蘇州等二線城市“出線”,站上風口浪尖。
然而“風光”不久,近期二線樓市政策收緊預期強烈:合肥“限購”傳言沸沸揚揚,蘇州、南京先后對土地拍賣設定最高“熔斷”限價,欲從“源頭”截斷房價高成本。
“有形之手”正釋放調控效應:蘇州樓市成交量有下滑跡象,個別樓盤價格大幅“跳水”;在南京,對風吹草動都異常敏感的開發商,趁隙集體開足馬力,出貨放量。
南京房地產開發建設促進會秘書長張輝以南京舉例說,最新放出的土地拍賣競價新政邏輯很簡單,地價出的高,今后核價上不去,開發商利潤被壓縮,甚至沒利潤。這傳達了政府穩定市場的決心,對市場預期構成強烈影響。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馬駿博士觀察并認為,從這個時間點往后,二線樓市“去年那般的瘋狂”難再重演,樓市“拐點”(增幅放緩而非一定向下走)是運行周期中的必然現象,市場走向“拐點”的本質原因是民眾購買力有限。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開數據,今年4月,一線城市房價漲幅放緩,二、三線城市漲幅擴大。70個大中城市中,合肥、廈門、南京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增幅取代“北上廣深”位置,分列前三,南京房價已連漲14個月。
據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主管的“網上房地產”統計,截至1日,該市2.4萬余套商品房庫存創歷史新低,今年前5個月商品房、二手房成交量達去年“歷史之最”20萬套的66%。(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