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興區景明路的燕?!じ呙椎昙覉@,是北京市保障房投資中心首個投入運營的自建公租房項目。京華時報記者張斌攝
記者昨天從市住建委獲悉,今年管莊北二里等7個公租房項目在屬地區配租對象優先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配租對象范圍從城6區擴大到全市16個區,在更大空間范圍內促進職住平衡問題的解決。截至目前,本市保障房已基本建成(含竣工)4.8萬套,完成全年任務的80%;啟動搖號分配的公租房共計1.9萬余套。
□發布
數據
已發放公租房補貼2.3億
市住建委透露,本市今年列入計劃的棚改項目共有335個,棚戶區改造任務為3.5萬戶,截至5月,本市累計完成棚戶區改造1.4萬戶,完成計劃的40.5%。
截至2016年5月底,全市已累計為11677戶實物配租家庭發放公租房租金補貼2.3億元,既保證了公租房可持續運營,又保證了大部分保障家庭租金可負擔。
自實施市場租房補貼政策以來,截至2016年5月底,全市共受理市場租房補貼申請4928戶,已通過資格備案戶數1062戶,已發放補貼戶數740戶,實際發放金額187萬元。
此外,本市按照“以租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方式,將推進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設,重點推進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工作,力爭到2020年再籌集各類政策性住房20萬套以上,進一步提高“住有所居”水平。
模式
7項目配租對象擴至全市
為了促使職住平衡,在保障房的分配上,本市探索了同時面向城六區和項目所在區家庭統籌配租的分配模式,在優先滿足項目所在區需求基礎上,通過擴大申請家庭參與范圍和房源選擇范圍,實現了公租房供應與需求的高效、精確對接,提高了公租房房源分配效率,更好地滿足了申請家庭的實際需求,也促進了各區保障進度均衡。其中,將于今年具備分配入住條件的管莊北二里等7個公租房項目市級統籌配租中,在屬地區配租對象優先的基礎上,進一步將配租對象范圍從城六區擴大到全市16個區,將在更大空間范圍內促進職住平衡問題的解決。
監管
取消343戶資格退房37套
為確保保障房公平善用,本市住房保障部門建立了保障房動態監管機制。近兩年經對已入住公租房、經適房家庭的住房情況進行比對,本市發現有2442戶家庭在獲得保障后又通過繼承、購買等方式取得其他住房,已確認核實1622戶,目前已取消資格343戶,停發補貼204戶,退出住房37套,其余正在處理中。
今年,我市對保障房小區出租信息進行核查,已發現53戶經適房和公租房保障家庭存在違規使用行為,現已處理18戶,其他家庭正在約談和處理中。
□對話
明年底基本完成四環內棚戶區改造
京華時報:“十三五”期間住房保障工作有何舉措?
市住建委:“十三五”期間,本市將在昌平、房山、大興、順義四個發展新區再集中建設4萬套棚改安置房,用于核心區人口疏解。其中到2017年底,計劃完成棚戶區改造7萬戶,基本完成四環路以內棚戶區改造任務。
此外,為了建立符合首都特征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還將堅持以租為主的基本住房保障方式,逐步放寬公租房和市場補貼申請條件,全面實現“應保盡保”。穩步推進自住型商品住房建設,持續支持居民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京華時報:本市公租房配租政策改革目的是什么?
市住建委:今年3月,本市首次在大興區高米店公租房項目,試行老年家庭和子女家庭的就近選房政策。按照此前規定,60歲以上老年備案輪候家庭優先選房,而子女不屬于優先,可能排號靠后,面臨著不能與父母就近選房甚至選不上房不便照料父母的窘境。實行“同步選房”政策,可實現老人家庭和子女家庭在同一小區里就近居住、就近照顧,為居家養老提供政策保障。
今年5月,本市首次開展面向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專項配租試點工作,旨在通過配租公租房,減輕青年家庭住房負擔,可以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創新創業中去。這次試點配租對象為家庭成員在京無房的新畢業就業職工家庭,同時首次將符合本市購房政策的外地戶籍無房家庭也納入了配租范圍。配租房源包括海淀辛店、蘇家坨和房山良鄉等3個公租房項目,共490套。試點工作自2016年5月11日發布公告起至5月30日,共有920戶家庭意向登記。
京華時報:自住房下一步會有哪些嘗試和改進?
市住建委:下一步擬在全市自住房項目中開展銷售次序調整試點工作。在試點項目中,具有保障房配售資格、尚未配售家庭及項目所在區戶籍的家庭優先購買。目前,門頭溝區保利首開四季怡園、城建上悅居,密云區綠地朗山產業園三個項目已啟動銷售次序調整試點工作,共提供近3800套房源。
在總結試點項目工作的基礎上,本市下一步還要擴大試點范圍,同時探索按照工作地確定選房次序等工作,并且要形成政策予以推行。
□體驗
郭公莊公租房建成開放社區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了位于豐臺區六圈南路、地鐵9號線與房山線交會處的郭公莊一期公租房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將提供3000多套公租房。該項目采用“開放街區、組團圍合、混合功能”的設計,不設置圍墻,將建成北京市首個街區制公租房社區。相比以往的封閉式小區,這種開放式的街區型社區在結構形態、道路系統和景觀系統等方面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在道路系統上,街區制小區是網狀結構,注重在城市級道路與住區級道路之間營造城市支路系統。封閉小區道路則是樹形結構,不參與城市道路功能。
景觀系統上街區制小區分等級分層次實現住區與城市居民共享。換言之,小區以外的市民也可進入小區花園休憩。而封閉小區景觀則不對外開放。
在配套設施上,街區制小區設施對外開放,為所有市民服務,有更高的使用效率。封閉小區則強調自完整性,配套設施只為本住區居民服務。
據介紹,郭公莊一期公租房項目多數的一樓大堂專門設計了會客區、洗衣房和咖啡廳,甚至有過百平米的兒童嬉戲區,以提高居民的居住質量。雖然非小區居民也可進入小區和各樓的一樓大堂,但外來人員一旦需要上樓進電梯,將有專人管理和登記,以保證小區居民的安全。
目前小區北區12棟樓的主體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內部裝飾裝修和外墻施工等后續工程,預計最快明年上半年將可完工。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