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2日電 國家消防救援局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前段時間,國務院調查組先后公布了江西新余佳樂苑臨街店鋪“1·24”特別重大火災事故、寧夏銀川“6·21”特別重大燃氣爆炸事故調查報告,請介紹一下,通過這些事故的調查有哪些值得我們吸取的經驗教訓?
國家消防救援局消防監督司一級指揮長王天瑞表示,江西新余和寧夏銀川這兩起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令人非常痛心,值得深思和警醒。
王天瑞介紹,江西新余這起事故原因是由靜電引起的,那么靜電從哪里來呢?也是因為冷庫地板在鋪設塑料薄膜過程中會產生上萬伏靜電;那么引燃了什么呢?也是冷庫建設用的一種材料叫聚氨酯泡沫填縫劑,它會逸散出丙烷、異丁烷等大量的易燃可燃氣體。所以教訓十分深刻,歸納下來有以下幾個教訓:
一是違規建設冷庫。這起事故最大的教訓,是不該在居民樓,在人員密集場所的地下室設置冷庫。冷庫工程沒有經過專業的設計、沒有經過施工的許可,嚴重違反冷庫建設及驗收的標準,違反了安全作業的程序,最終釀成了大禍。
二是施工人員無知無畏。施工隊伍為臨時拼湊的一個“草臺班子”,沒有專業的資質,工人不知道這種工序產生靜電的危害,也不知道施工過程中逸散氣體的危險性,沒有采取任何的安全措施,冒險蠻干,發生事故之后,也沒有通知樓上的人員及時疏散逃生,最終一個小小的300平方米的冷庫施工,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
三是冷庫保溫材料風險高。火災是發生在白天,又是在二樓,樓層也不高,為什么會造成這么多人員的傷亡呢?冷庫的保溫材料是最大的元兇。聚氨酯保溫材料燃燒產生的煙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氰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吸入后會使人失去行動能力。所以,一定要認真地審視冷庫建設標準和工藝,尤其是對冷庫的保溫材料應當考慮兼具保溫效果和安全性能。
四是建筑長期帶病運行。這個建筑物建成20多年,地下室始終未取得任何手續,形成了一個叫“上身”合法、“下身”違法的畸形建筑,并且屢屢擅自違規改建,從沒有得到任何的糾治和處理,導致該有的分隔有沒分隔,該有的設施沒有設置,該封閉的樓梯間沒有封閉,為火災的亡人埋下了禍根。
五是火災蔓延快。現在的建筑火災,往往著火以后馬上進入猛烈的燃燒階段。這起事故當中,從起火到煙氣涌入二層的教室和賓館也就3分鐘的時間,給人在火場中逃生的時間很短。所以說,一旦被困火場,冷靜判斷、科學逃生尤為重要。在人員密集場所盡量減少使用塑料綠植、聚苯板、聚氨酯等易燃可燃裝修材料,這些材料好比固體汽油,蔓延的速度以秒來計算,給疏散造成很大的困難。
王天瑞指出,寧夏銀川這起事故是由于液化石油氣泄漏爆炸導致,主要有以下教訓:
一是違規存放液化石油氣。事故餐廳使用存放了2個50Kg的液化石油氣鋼瓶,這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二是不當使用兩種氣源。事故餐廳廚房同時使用管道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在事故中往往容易相互影響,造成災害蔓延擴大。這起事故就是因為泄漏的液化氣遇到了正在使用的天然氣明火而造成了爆炸。
三是處置不專業。液化石油氣泄漏之后,員工沒有等到燃氣公司技術人員到場處理,擅自購買不合格的減壓閥,自行更換,導致了液化石油氣泄漏達1分鐘,在這1分鐘的時間內,在場員工不知道也不會采取處置的措施,也沒有通知樓上29名就餐人員及時疏散,導致了重大人員傷亡。
四是安全監管不到位。該起事故涉及“瓶、閥、氣、灶”等各個環節,這里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安全監管層層失守。
五是爆炸致使人員傷亡。爆炸導致二樓通向一樓的唯一樓梯被炸塌,封死了二樓就餐人員本來應該有的逃生出口,加上戶外廣告牌遮擋影響了滅火救援,所以造成了被困人員傷亡擴大。所以,燃氣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絕不能因為燃氣事故以火災的形式表現,而忽視了燃氣自身的安全問題。所以,相關的部門、相關的企業和單位要吸取教訓、補齊短板、強化監管、固本強基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