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 李京澤)由中國慈善聯合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慈善年會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以“依法行善 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旨在凝聚行業共識,探索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理論體系,引領慈善事業在法治的陽光下規范運行,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第十一屆中國慈善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慈善聯合會供圖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常官指出,2024年我國慈善事業成果豐碩,慈善法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慈善組織管理更加規范、慈善氛圍更加濃厚。他強調,要進一步完善慈善事業的政策制度體系,民政部將制修訂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等方面的配套法規政策;要進一步完善慈善監督管理體系,推動建立慈善組織綜合監管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參與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第一書記、會長宮蒲光表示,在加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法治化轉型舉足輕重。慈善領域也要抓住這一機遇,依托法治的強大驅動力,推動中國特色慈善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慈善聯合會會長張春生指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為慈善事業賦予了新的歷史定位和時代使命,慈善事業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定位不斷提升、職能不斷強化、內涵外延持續深化拓展。要正確處理好高效能治理與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與行業高水平安全、激發慈善行業活力與維護行業秩序的三大關系。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鄭功成以“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的理論基礎”為主題進行發言。他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理論的核心要義,提出了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理論形成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三大邏輯。
年會發布了《2024年慈善事業盤點與趨勢展望》與《社會力量參與自然災害和公共衛生事件的研究報告》,前者對2024年度慈善事業典型特征及未來慈善事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后者對“構建重大突發事件情境下社會力量的參與秩序”進行詳細闡釋。
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政府部門、慈善組織、愛心企業、高等院校的嘉賓圍繞“依法行善”和“行業自律”話題分享了各自的慈善實踐。
新年來臨之際,中國慈善聯合會呼吁社會各界不斷匯聚向上向善的慈善力量。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司長黃勝偉、民政部兒童福利司司長郭玉強與相關公益合作平臺,共同啟動“心系一老一小,共護朝夕美好”2025開年行善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