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期間,由安踏研制的“冠軍龍服”頻頻亮相領獎臺。助力中國健兒贏得獎牌的,還有安踏“振岳”舉重鞋、“奔雷”拳擊鞋、“飛揚”跆拳道鞋等一系列兼具科技與美感的運動裝備。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
安踏從福建泉州晉江市的一個家庭作坊式工廠起步,始終堅守主業,一步步成長為中國行業第一、全球排名前列的國際化體育用品集團。
謀創新,把鞋服做成高科技產品
兩雙跨越30多年的運動鞋,見證安踏“永不止步”的創新步伐。
在位于晉江市安踏總部的982創動空間,玻璃展柜里,一雙設計簡約、繪有紅藍條紋的白色運動鞋引人注目。
“這是安踏1991年創立以后推出的第八十二款產品,鞋號982。安踏超前采用當時少有的專業制圖電腦設計海報,這款鞋成為安踏的第一個爆品。”安踏集團副總裁李玲說,將這里命名為982創動空間,就是為了不忘初心、敢于創新。
在中國西北的戈壁灘,安踏的一場創新活動吸引了網友的目光。
兩個同型號、同參數、同起點的人形機器人身穿不同款跑鞋賽跑,10分鐘后,穿著安踏C10 Pro跑鞋的機器人足足領先了189米。
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負責人鄭志藝揭開謎底:“這款跑鞋采用一體飛織工藝,重量還不到200克,鞋墊搭載加強版‘氮科技’中底,回彈性能更好,且前后掌分離設計,角度、厚度等參數都經過專業調教,成為專業長跑運動員喜愛的‘前掌之王’?!?/p>
走進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三維運動捕捉系統、腳型掃描儀、足底壓力測試儀等高科技設備一應俱全,研發人員持續開展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學等應用研究?!拔覀儼研敵煽萍籍a品去做,開展大量創新實驗,探索不同裝備在各項運動中的差異表現,不斷開發性能更強、質量更高的產品。”鄭志藝說。
“一雙鞋、一件衣里面也有新質生產力,也有高科技?!卑蔡ぜ瘓F聯席首席執行官賴世賢介紹,安踏連續多年研發金額超過銷售成本的5%,推動多項前沿技術實現‘從0到1’的突破,比如歷時3年研發的新一代運動鞋中底技術——氮科技。一般的發泡技術,成本高昂且難以大規模量產,安踏組織材料專家聯合攻關,掌握了氮氣超臨界發泡技術,在顯著降低量產成本的同時,使鞋中底的能量回歸率超過90%。
視創新為企業生存之本,安踏搭建起由全球6大設計研發中心、7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250多位專家、800多家供應商共同參與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網絡。安踏累計申請國家專利數位居中國體育品牌前列。
促轉型,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重要路徑。
安踏作品集白標店落戶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安踏首家零碳使命店在上海武康路開業,江蘇首家超級安踏新形象店在南京迎客……“我們以多元產品和豐富渠道服務大眾消費者,同時也在產品高端化上發力?!辟囀蕾t說,近年來安踏開發出“冠軍系列”高階產品,在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布局全新店面,通過高專業度和高質感的形象設計,將奧運品質的專業運動裝備推介給更多消費者。
智能化是安踏轉型升級的又一亮點。步入安踏同安智能工廠,縱橫交錯的吊掛系統貫穿三層樓,將不同品類、顏色、尺碼的衣料精準送達各個工位。生產線上,空氣對流智能充絨房、360度旋轉全自動模板機等先進設備高效運轉。大屏幕上,接單數、交貨數、產能達成率等監測指標實時跳動。
“從裁剪、車縫、整燙到分揀、包裝,我們打造了全流程一體化高效串聯的智能生產線。一條產線能同步制作超過50種服裝,由數據指揮中心為每件服裝制定生產方案,精確控制每一道工序和設備?!卑蔡ぜ瘓F同安服裝部生產總監李金勝說,按傳統方式制作一件服裝要3天以上,如今只需要3個小時。經過深度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安踏的產品設計周期提升了30%、供應鏈快反周期提速10天、自營工廠生產周期縮短了25%。
再看綠色化。安踏集團提出了明確的綠色發展目標,到2030年可持續材料占比將超過50%?!叭缃?,安踏‘風暴甲’沖鋒衣、‘空氣甲’夾克、冠軍跑鞋等中高端產品中都大量使用再生材料,且在生產、包裝環節做到綠色低碳,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綠色發展的路子?!辟囀蕾t說。
創品牌,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今天的中國,年產服裝700多億件,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全球占比多年保持在約1/3,規模已經是世界第一了,但還缺乏叫得響的國際品牌?!辟囀蕾t說,安踏很早就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只有做出品牌,才能有效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推動企業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提升品牌實力,既靠自主創新,也靠國際合作。早在2009年,安踏集團收購國外品牌斐樂(FILA)的中國業務,將其打造為運動時尚品牌,再結合自身強大的渠道能力,對店鋪形象、貨品調配等全面升級,很快受到消費者喜愛,為安踏畫出了“第二增長曲線”。
近年來,在大力“引進來”的同時,安踏集團也積極推動品牌“走出去”。一方面“借船出?!保召徥甲骧B等國外品牌,快速推進海外業務;另一方面“造船出海”,推動安踏主品牌進軍國際市場,加強與國際賽事、體育明星等簽約合作,打響知名度。
安踏集團已擁有15個國內外品牌,外籍員工占比22%,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地開設上百家門店,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地成立設計中心,并在歐洲、中東非、中亞、東南亞等地組建管理團隊,能夠調動全球資源服務品牌發展。
賴世賢介紹,經過長期摸索,安踏練就了多品牌協同管理能力、多品牌零售運營能力、全球化運營與資源整合能力這三大競爭力,“既讓更多國際優秀品牌落地中國,也讓安踏獨特的商業模式賦能海外市場?!?/p>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8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