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商南縣城關街道辦南街社區120戶征遷戶全部簽訂了協議,是西街棚戶區改造涉及的三個社區中進度最快、效果最好的。這是該縣城關街道辦推行“十個一線工作法”啃掉“硬骨頭”的一個縮影。
7月初,商南縣城關街道辦在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三創三優”活動中,推出了“十個一線工作法”,要求100多名街道辦干部,22名村社區干部,在一線了解社情民意,在一線落實惠民政策,在一線轉變工作作風,在一線培育富民產業,在一線體現為民服務,在一線建立干群感情,在一線調處社會矛盾,在一線錘煉工作能力,在一線引領科學發展,在一線呈現幸福家園。具體推行工作中,街道辦把依法治訪、“雙包雙促”扶貧、重大項目建設等“硬骨頭”作為落實“一線工作法”的“磨刀石”,定目標、壓責任、要結果。街道辦、16個村、6個社區均設立了“先鋒崗”“曝光臺”,每季度對成績突出的干部進行通報表彰,對工作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干部進行曝光批評。目前,第一期有102人上了“先鋒崗”,被曝光干部10人。他們還把“一線工作法”與干部的獎勵工資、績效工資結合,嚴格考核獎懲,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問題。
“一線工作法”促使城關街道辦干部作風明顯轉變,過去干工作多是領導推著干、逼著干,現在則是自覺在“崗位練兵”或奔忙在一線。西街棚戶區改造中,10多名原來怕和群眾打交道的干部,這次卻主動承擔了任務。“早上六七點入戶做工作,忙到中午,在街上隨便買碗飯一吃,一直忙到晚上十點、甚至十一點才回家。”這是該街道辦一名叫王平的干部的工作狀態。而像她一樣的干部很多、很普遍。
商南城關街道辦因區位特殊,群眾上訪、纏訪情況較嚴重,干部精力被“消解”。鑒于此,他們創新開展“有理大家評”活動,對纏訪戶公開接訪,按信訪人陳述訴求—村組干部答復—相關部門解釋政策—法律顧問援助—群眾代表評議等流程,對案件依法進行處理,全程公開、全程攝像,讓群眾評判、讓群眾監督。到目前,已開展的12次活動徹底化解了一批疑難信訪案件。(李嵐 朱濤 李治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