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把我們培養成了一塊蓄電池,經過十多年工作放電,電能幾乎耗盡,通過這次為期3個月的工業園區培訓基地學習鍛煉,使自己學到了很多工業經濟管理方面新知識,給自己這塊蓄電池充了電、提了能,這種模式很好、很實用。”這是洛南縣四皓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侯愛峰在談掛職體會時的感言。
近年來,洛南縣積極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新形勢和新要求,從改變領導干部知識結構,提升執政能力和水平入手,全面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工程,多措并舉為干部充電加油。
“雙向掛職”鍛煉提能力
讓干部走出機關,在一線實踐鍛煉調整干部知識結構。該縣采取基層黨委推薦和組織部門篩選相結合的方式,選派有培養潛力的副科級干部、擬提拔任用干部和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地、下鄉鎮分別進行3-6個月的掛職鍛煉。赴工業經濟、城鎮建設、社會管理三大人才培訓基地掛職干部,分別掛任1-2個內設機構或下屬單位職務,掛包一個工業企業、城建項目或信訪積案,掛包一個重點項目、“三城聯創”路段或社會管理創新項目,掛包一個特色產業開發或黨建工作示范點。赴鎮掛職干部,實行“四掛”,掛任鎮長助理職務、包抓一個村;掛包一個重點項目、包抓一個信訪積案;掛包一個產業基地、包抓一個專業合作社;掛包一個黨建工作示范點、包扶兩戶困難群眾。
縣委研究制定了《洛南縣干部雙向掛職管理辦法》,為掛職干部提出了“六項工作任務”,即認真學習并熟悉掌握掛職單位基本工作流程;解決包抓企業、重點項目一個實際問題或化解一個信訪積案;健全完善一項為民便民服務的制度機制;抓好一個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或黨建工作示范點;撰寫一篇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研擬一份工業經濟、社會管理或三農與城鎮化發展的建議書。
縣委組織部先后投資120余萬元建立了工業經濟、城鎮建設、社會管理三大人才培訓基地,分別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編印了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知識讀本,搭建了干部人才多元培訓的全新平臺。
2012年以來,“三大基地”共開展掛職鍛煉25期,培訓干部540人次,赴鎮掛職鍛煉共開展2期,培訓干部135人。3年來,通過掛職鍛煉,先后有74名副科級干部走上正科級領導崗位,32名優秀年輕干部被提拔為副科級領導干部。曾在工業和城建培訓基地掛職鍛煉,現被提拔為永豐鎮鎮長的高龍感慨地說:“兩個基地的掛職,自己學到了機關和書本學不到的知識。沒有這次掛職,就沒有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流動黨校”送學解難題
洛南縣積極整合培訓資源,及時組建“流動黨校”,開展送學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產業基地“五進”活動。在開展“五進”活動中,該縣以黨校教師為主體,聘請黨建、農業、經濟、旅游、城建等相關部門的40余名業務骨干為兼職教師,按照“干啥學啥、缺啥補啥”的原則,堅持“分層實施、分類培訓、按需施教、上門送學”的方法,逐黨委對所轄部門和村組干部進行集中培訓。
該縣采取“菜單式”教學模式,每年在啟動“流動黨校”送學培訓前,縣委組織部都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全面了解縣鎮村各級干部的培訓需求,以黨員、干部需求“擬菜單”,讓鎮(辦)和縣直部門“點菜”,流動黨校按照基層干部的“口味”送學下鄉培訓,把“流動黨校”的“風味”送給黨員干部。
2012年以來,該縣“流動黨校”常態化送學培訓先后組織了360余場次,培訓黨員、干部和群眾15萬人次,匯集印發《“流動黨校”送學培訓資料》3000余冊。這種干部培訓模式,解決了工學矛盾,降低了培訓成本,增強了培訓實效,深受基層干部歡迎。麻坪鎮云蒙山村黨支部書記陳根新深有感觸地說:“我擔任村干部30多年,大大小小的培訓活動參加了不少,但這樣的培訓接地氣、很管用,方法也靈活,使我們農村干部一聽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