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十四屆中國戲劇節到上海國際藝術節,大型商洛花鼓現代劇《帶燈》江南引發了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得到了中、省有關領導、戲劇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帶燈》是陜西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打造的謳歌時代精神、描繪新時期大學生村官精神風貌創作的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藝術作品,自創作以來,演出超過80余場,場場爆滿,更在第七屆西北五省區秦腔藝術節、第七屆陜西省藝術節等多個藝術賽事上屢獲大獎。這部由賈平凹同名小說改編的大型商洛花鼓現代劇,講述了大學生村官帶燈畢業后被分配到偏遠山鄉櫻鎮,成為一名基層干部,在矛盾中履行著鄉鎮干部的職責,兢兢業業,以自己微薄之力改變基層錯綜復雜局面的故事。大型商洛花鼓現代劇《帶燈》深入生活,直面現實,通過藝術的方式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把戲劇精神和時代精神完美融合,震撼心靈,弘揚民族正氣,是一部有溫度、有深度、有厚度、具有批判精神又弘揚正能量的文化精品,具有積極的主題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忠于原著,感動作者
賈平凹的作品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戲劇等藝術形式,但由于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大多都形似而神不似,不盡如人意。此次對小說《帶燈》改編商洛花鼓戲,大多人起初也都疑慮重重。
長篇小說《帶燈》是賈平凹多年來以家鄉商洛為生活基地創作的又一精品力作,它以迫切現實的生活發現,以及帶燈這個飽滿動人的鄉鎮女干部形象受到文壇內外的廣泛好評,多次名列月、季、年度暢銷書前列,被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志主辦的“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評選為年度最佳長篇小說。《帶燈》從主人公帶燈的視角,廣泛而深入具體地描寫和表現了櫻鎮從鎮政府機關到不同村巷、從鎮主要負責人到普通干部、從村主任到許多家庭及人物的生存、生活狀態,小說中人物眾多,故事線索多,十分瑣碎。據說,當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帶燈》的時候,拿了一麻袋的手稿,經過了縝密的思考和反復的推敲。要把這樣一個繁瑣卻邏輯強烈的小說,濃縮于兩個多小時的戲搬上舞臺,絕非易事。
然而,當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國家一級導演徐小強改編、執導的大型商洛花鼓戲《帶燈》成功演出后,無人不被深深感動,認為這次是難得一見的對賈平凹小說的成功改編,是農村現實題材戲劇創作的一個重要收獲。就連小說作者賈平凹也表示:“《帶燈》被改為商洛花鼓戲,改編到這個程度,把好多個矛盾、人物壓縮到一塊兒,這樣表現是挺好的。感覺戲非常好、質量特別高,我很受感動。”
小說《帶燈》是賈平凹偶然結識了一位鄉鎮維穩女干部,先與她短信往來幾年,后來又來到她所工作的地方,并同她一起下鄉,親歷并親見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深刻體驗了她的處境和命運之后所產生的創作靈感。小說的最大亮點,就是直面現實矛盾。商洛花鼓戲《帶燈》的成功改編最大得益于忠實小說原作,它并沒有回避原作所直面并發現的鄉村社會問題,如元黑虎、薛換布這樣的鄉村強勢家族,是怎樣強占集體資源,以污染環境致富,又怎樣以“買票”賂選的手段收買鎮干部和部分村民,而成為村支書、村主任,又怎樣制造冤假錯案,迫使受害村民成為了上訪戶;如在一個村竟然制造了13個硒肺患者的黑心廠主,又怎樣將污染工廠遷往美麗如畫的櫻鎮,激起百姓的強烈反彈;而這些以不義之財暴發的人又怎樣使一個鎮的黨委負責人成為他們的保護傘,一手遮天、壓制干部群眾、弄虛作假、制造虛假政績,以生態環境為代價,引進污染工廠的,它從真實的生活出發,正視現實矛盾和社會問題。花鼓戲以帶燈的口吻對始終未出場的賈書記及對她亦步亦趨、為虎作倀的鎮長付小鵬“權力屬于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憤怒質問,義正詞嚴、一針見血,成為全劇昂揚嘹亮的時代主題,并成為編劇徐小強對小說《帶燈》主題的概括和具有強烈警示意義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