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可鑫)今年以來,商南縣秉持興經濟、促就業、帶民富的發展思路,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途徑,為農民增收找準“方子”、筑牢“底子”、搭穩“臺子”,持續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商南縣立足縣域特色,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制定出臺了《商南縣支持發展庭院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施方案》,引導農民利用房前屋后閑置空間發展庭院特色種植和生態養殖,利用院落建設“微果園、微花園、微農場”發展休閑農業,創辦家庭工廠和手工作坊,開展生產性服務和生活性服務,并將庭院經濟示范項目納入項目庫管理,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購買服務等方式對庭院經濟給予支持。大力發展康養經濟,創新發展“民宿+康養服務”新業態,鼓勵市場主體與農戶采取租賃、入股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資源,建設中端特色民宿,引導農民利用閑置房屋,改建經濟特色民宿,著力打造布局合理、主題鮮明、產品多元、特色突出的民宿集群,優先吸納本地勞動力從事保潔、烹飪等相關服務。同時,支持農民開發地方特色原生態菜品、食品和藥酒、藥膳等,持續延伸康養產業鏈。
商南縣圍繞“穩崗就業”核心,不斷拓展就業崗位,開發村級保潔、護林護路等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穩定收入的群體;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推廣以工代賑,讓農民就地參與項目建設、獲取勞務收入。全面落實穩崗就業政策,對社區工廠(就業幫扶基地)實行階梯性獎補,強化企業用工服務保障,引導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聚焦技能提升,培育鄉村工匠隊伍,做大“商南技工”省級勞務品牌,打造“商南茶農”“商南農機”等特色品牌,推行“訂單培訓+定向就業”模式。通過“春風行動”、溧商勞務協作等招聘會,已舉辦25場招聘活動,促成450多人達成就業意向,讓農民“務工有門、增收有路”。
商南縣深化“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社聯促、村戶聯幫、店戶聯結”機制,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戶以土地流轉、資產入股等方式分享產業紅利。搭建農民合作社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服務專業化、運營職業化,吸納更多勞動力就地務工增收。在壯大集體經濟過程中,商南縣完善《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管理辦法》,明確30%以上收益用于農戶分紅;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訂單協議,推廣“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模式,讓農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持續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實現“強村”與“富民”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