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程思凡 葛思棟
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組長、鎮安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葉雪峰(左一)陪同江蘇企業到青樹村考察。
春天,百花競放,萬物生發;夏日,碧波粼粼,蝦肥蟹壯;秋天,金浪滾滾,稻谷飄香;冬日,魚兒出塘,處處歡歌。這個美麗的地方就是鎮安縣西口回族鎮青樹村。
昔日,村子偏僻荒涼,爛水塘與茅草堆成群;如今,村美民富,村民在山水之間幸福生活。青樹村搖身一變,成了依托水產養殖發展鄉村旅游的鄉村振興樣板村,讓村民真正“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青樹村能有這么大面積的水產養殖,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風格,是蘇陜協作對口幫扶結出的碩果。”說到這些,青樹村黨支部書記石宏星由衷地感慨道:“2018年以前,我怎么都想不到咱們青樹村能發展得這么快,這一切都得益于蘇陜協作的支持。”
作為鄉村經濟發展帶頭人,石宏星曾無數次為村子的未來發展而憂慮。青樹村是回族和漢族人聚集的村莊,村里的回族村民占到全村的50%以上,村里有一座清真寺,還有一棵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大青樹,見證著村莊蝶變。村中自然環境優美,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民族風情特色鮮明,牛羊養殖、林果種植是青樹村的傳統產業。然而村子地處山區,基礎設施薄弱,致使村中群眾多年來收入也漲不起來。如何利用村里山豐水美的優勢,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之路?如何把資源變資本,把每戶村民都帶入產業鏈?這是擺在石宏星面前最大的難題。
在南京市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的幫助下,這一難題迎刃而解:南京的發展理念、人才技術、資金項目涌入青樹,實現脫貧村的跨越式發展。2018年“蝦、蟹、稻”混養新模式在青樹村落地生根,2021年鎮安縣水產智慧養殖產業園落地青樹,2022年整村環境綜合治理,建成水產物聯網基地……路寬了、村美了、民富了,這些都離不開南京市浦口區的幫助,1300多萬元的蘇陜資金幫助青樹人實現了以往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特別是2022年,青樹村又與浦口區星甸街道后圩村結下“姻緣”。江蘇省發出“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的號召后,南京市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加緊推進結對共建工作,推動以萬畝水產養殖為特色的后圩村與青樹村結對,用后圩村的“大水產”發展經驗推動青樹村“小水產”產業不斷進步,手拉手共走產業振興路。“到后圩村實地學習,看到一望無際的池塘,我特別興奮,與當地養殖大戶交流,讓我在選種育苗、池塘管理、科學養殖、拓展銷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啟發,也讓我看到了企業在水產養殖中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在疫情防控吃緊的情況下,南京市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領導能帶我到南京取真經,我十分感謝。”鎮安縣嶺鴻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說道。
后圩村是江蘇有名的水產養殖村,那里水產養殖技術成熟,產業發展經驗豐富,南京市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組織青樹村干部、水產養殖企業負責人以及技術人員前去走訪學習,引進并在今年建成了“水產智慧養殖系統”,改變青樹村以往水產養殖水體、施肥、天氣靠經驗憑感覺的歷史,通過智慧系統實時監督水下情況,實現了標準化種養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目前,已建成340畝蝦蟹養殖基地、270畝蝦蟹稻田、100畝塘魚精養塘及垂釣臺。
為了推動青樹村發展,爭取更多協作資源,聯絡組還組織浦口、鎮安兩地政協召開了“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浦口·鎮安政協結對幫扶遠程協商會議,共商結對幫扶工作。各民主黨派堅持“鎮安所需”“浦口所能”,圍繞青樹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益、勞務就業、消費幫扶等重點領域,積極建言獻策。從產業扶持、招商引資、科教文衛、法律援助、資金募集等多方面挖潛資源,制定可行性方案,為“四方結對”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南京市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聚焦當地實際,立足傳統優勢,助力當地的牛羊養殖產業全面升級,形成了從生產加工到消費的完整產業鏈。近幾年,當地村民進行養殖,村里會做生意的在西安開起清真餐館,清真餐館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截至目前,全村有160多戶村民通過清真餐館發家致富,“安業清真”品牌餐飲成為青樹村一個招牌,也為千余名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
水產養殖的發展,開闊了發展思路,也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2022年,為把青樹村的高山地理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資源,在南京市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的幫助和村黨支部的引領下,村里引進高山木耳產業,目前發展了50萬袋黑木耳,為群眾增添了新的致富產業。同時,村里原有的板栗、核桃、香椿、五味子等產業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產業的發展和村容村貌的改變,村中幾戶農民辦起了農家樂,不出家門也能輕輕松松地賺到了錢。
從探索到壯大,“蝦、蟹、稻”混養讓這個深山村落的產業發展邁出了顯著的一大步。截至目前,他們主導的“蝦、蟹、稻”混養生態特色新產業已經讓青樹村集體經濟年均創收20萬元以上,流轉土地1010畝,帶動316戶農戶年增收35.35萬元,增加穩定就業崗位22個,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為當地鄉村振興闖出了新路子,讓當地群眾鼓起了錢袋子。
截至目前,青樹村出產小龍蝦1.5萬公斤、大閘蟹1萬公斤、貢米1萬公斤、淡水魚7.5萬公斤、木耳3萬公斤,預估年產值達740萬元。同時,牛、羊、板栗、核桃、香椿、五味子等農特產品產值達600萬元。村上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穩定就業、發展餐飲旅游等模式以及生產、加工、銷售蝦、蟹、魚、貢米、木耳等農特產品,帶動農戶戶均年增收1500元。“到今年年底,我們村的人均年收入將達1.3萬元。”村支書石宏星開心地說道。
“后期,該項目將緊扣農旅融合方向,打造集水產智慧養殖業、生態康養休閑旅游、民族特色風情景區于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的3A級旅游度假區。”對于青樹村今后的發展,南京市浦口區對口幫扶鎮安縣聯絡組組長、鎮安縣縣委常委、副縣長葉雪峰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