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見習記者 程思凡)近年來,鎮安縣堅持“一個好班子作中堅,一個好產業作支撐,一個好機制保運轉”的思路,強力推進重點村扶持、示范村培育、清零消薄“三大行動”,探索推行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實現了156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全面“破零”目標。
鎮安縣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縣委書記和黨(工)委書記領辦基層黨建五件實事硬事之一,縣委書記帶頭聯系發展基礎最弱的鎮(辦)和村,鎮(辦)書記聯系集體經濟發展難度最大的村,壓實村黨支部書記直接責任人責任,推進村黨支部書記依法擔任村集體經濟法人。同時,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情況納入各級黨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對發展村集體經濟做到逢會必講、下村必看、考核必查、有責必問。
該縣嚴把清查、登記、核實、公示、確認、上報六個環節,確保底數清、數據準、情況明。全縣共清查村集體經營性資產2.68億元,非經營性資產23.2億元。由群眾通過民主評議形式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全縣共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24.6萬人。制定了《鎮安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設置與管理辦法》,把集體經營性資產合理折股量化,股權量化做到科學合理,全縣共量化股份20多萬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選舉產生理事會、監事會和法人,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確保集體經濟組織規范化運行。全縣154個村(社區)均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并賦碼頒證。
該縣先后召開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會6次、培訓會6次,聘請省級專家開展了多場次領導干部培訓、清產核資培訓,有效提高了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推行發展集體經濟“雙委托”制,一方面,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項目、資金委托給實力強、前景好、效益高、有經營能力的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大戶進行托管經營,村集體每年按合作協議約定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收益,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經營風險;另一方面,對互助資金委托給縣農村商業銀行承辦日常放貸收貸業務,規范了資金管理,減少了“呆壞賬”,提高了互助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還以村集體經濟發展聯盟方式將產業項目面向社會招商,在利潤分成上靈活讓利,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截至目前,鎮安縣累計投入2.7億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其中1.9億元建成96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投入財政專項資金6490萬元和蘇陜協作資金1402萬元用于發展集體經濟產業,村集體實現多元化增收渠道。全縣96個建檔立卡脫貧村都建設有300KW光伏電站,已并網發電,電站產權移權確權到村集體,目前累計收入3305萬元,實現村均增收20萬元以上。全縣150個涉農村(社區)集體貸款50萬元入股到縣域龍頭企業,每年保值分紅4萬元作為集體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