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江榮霞
立秋過后,綠意正濃。走進鎮安縣米糧鎮清泉村二組前灣片區,干凈整潔的房屋錯落有致,瓜果飄香的菜園長勢喜人,形態各異的盆景引人駐足,精神抖擻的村民忙碌不已。一幅幅增收的畫卷和一個個繁忙的背影,無不是米糧鎮推行庭院經濟的生動縮影。
“以前院子周邊的地大多荒著,自全鎮鼓勵發展庭院經濟以來,我們這片農戶的邊角地都被種上了應季蔬菜,不僅可以滿足自家吃,還能賣錢貼補家用,農戶還是很樂意發展的。”清泉村黨支部書記王勇說。
從庭院經濟中嘗到甜頭的有聯盟村二組農戶,聯盟村作為全鎮首個庭院經濟示范村,鎮村兩級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跟蹤服務等措施,引導農戶將房前屋后的荒地、邊角地整合起來,鼓勵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同時,結合農戶實際,對每家的小院進行了環境治理,讓庭院小產業活起來、美起來。
家住八一村一組的韋國軍,抓住庭院經濟有利機遇和便利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發展應季農作物,不管是春季培育的菜苗,還是夏季新鮮的蔬菜,韋國軍一家都能拿到七里峽農貿市場進行售賣變現。因為是地道的生態綠色蔬菜,每次都能銷售一空,這讓不能外出務工的韋國軍在家門口找到了掙錢門路。
為了讓更多農戶享受到庭院經濟帶來的福利,米糧鎮不僅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還在中心集鎮建設了規范化的農貿市場,引導農戶有序參與市場交易。
“我們立足農戶實際和市場前景,通過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來增加收入,切實讓庭院產業發揮最大經濟效益。”米糧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站站長介紹。
近年來,米糧鎮用好用活農家庭院,有效盤活閑置土地和資源,積極推行“庭院經濟+”增收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等多元化和差異化的庭院經濟,同時充分依托中心集鎮農貿市場小攤位陣地作用,將庭院經濟逐步形成可持續、能循環的增收產業,積極融入當地市場銷售,切實將農戶小庭院變成群眾增收“致富園”。全鎮打造庭院經濟示范村1處,同步輻射帶動集鎮群所在村8個,聯農帶農500余戶,切實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