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1日電 (楊海燕)“活力中國調研行”上海主題采訪10日走進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作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該區域已集聚企業4000余家,成為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調研顯示,上海持續發揮入境游“首站”功能,多項便利措施正不斷優化國際旅客體驗。
“上海一直是入境游客來華的首選門戶。”攜程集團副總裁秦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依托強大的交通樞紐功能以及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國際地位,上海持續吸引眾多海外游客,成為他們認知中國的“第一站”。
此外,為提升入境游客體驗,企業在上海機場設立免費半日游服務柜臺,提供豫園觀光和本地特色小吃體驗。目前該項服務正進一步升級,從上海市內半日游擴展至跨省市深度游產品,聯動浙江、江蘇等周邊省份,推出最長10天的旅游線路,幫助外國游客深入體驗中國文化和風土人情。
近年來,中國推出系列入境便利政策,包括單方面或雙方面免簽、過境免簽時間從144小時延長至240小時等,顯著推動入境游市場復蘇。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攜程平臺入境游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00%,全國入境人次同比增長30%,其中71%的入境游客來自免簽地區。
此外,企業近日發布的最新入境游調研報告顯示,來自日本、韓國等主要客源國的游客對中國旅游的文化底蘊、基礎設施與安全環境給予了高度評價。然而,語言服務缺失、預約難、支付不便等問題,仍成為影響外國游客體驗的主要痛點。報告指出,中國景區在“硬件”上已具備國際競爭力,但在“軟服務”上仍需加快與國際接軌。
面對這一積極態勢,秦靜表示,企業積極依托現有國際化供應鏈和服務體系,推出針對不同國家游客需求的本地化解決方案。例如通過AI技術和7×24小時多語言客服,快速響應各類需求,如為日本游客推薦配備智能馬桶的酒店,為穆斯林旅客篩選具有清真認證的餐廳等。
與此同時,企業已組成多個海外調研團隊,深入分析不同客源市場游客的差異化需求,從酒店設施、交通接駁、景區服務等多維度提出優化建議,相關成果也將與國內目的地共享。企業表示,將繼續與各地政府及行業伙伴加強合作,進一步優化入境旅游服務環境,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