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9月11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11日獲悉,作為上海市目前規劃中黃浦江上最后一座大型越江橋梁,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簡稱:項目)迎來關鍵控制性節點——主橋主跨鋼箱梁順利合龍。主梁施工順利結束,全橋橋梁實現結構貫通,項目轉入主纜施工階段。
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迎來關鍵控制性節點——主橋主跨鋼箱梁順利合龍。(城投公路供圖)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是黃浦江上首座大跨徑自錨式懸索橋(596米自錨式懸索橋),其跨徑在國內同類橋梁中位居前列。該項目主橋橋面全寬36.6米,雙向6車道并設置兩側慢行系統,引橋長約827米,線路總長約1825米。項目建成后既可滿足機動車快速通行,也可為行人和非機動車提供安全舒適選擇,實現“快行”與“慢行”共生。據悉,項目通車后將進一步完善市域干線公路網絡,優化上海西南部地區路網結構,減少繞行約30分鐘車程,黃浦江兩岸民眾實現跨江“便捷直達”。
據了解,該項目創新性采用永臨結合扣索系統。“翻模+液壓爬模”組合工藝、主塔“窗花”鋼結構橫撐、“步履式多點同步頂推”技術……在建設中,建設方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城投公路)采用多種新技術、新方案。
當日,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大橋邊跨施工環節,單側重達4700噸的邊跨鋼箱梁通過“步履式多點同步頂推”技術以超高精度完成142米頂推,為本次主跨合龍創造了有利條件。在合龍過程中,建設團隊采用多項高精度設備儀器對鋼梁結構應力、主梁總體線形、環境溫度以及梁體溫度等進行了24小時嚴密監測,利用激光掃描設備對合龍口尺寸變化進行精密測量、相關數據實時反饋,并結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對合龍段鋼梁的尺寸、位置及空中姿態進行實時動態調整,確保合龍段實現精準對接。
主塔“窗花”鋼結構橫撐是橋梁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關鍵構造。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在主塔施工過程中,建設團隊成功運用“翻模+液壓爬模”組合工藝,確保了高達90.1米的主塔結構精準封頂,“窗花”造型特色的約200噸鋼結構橫撐在60米高空實現精準吊裝就位。當天,在合龍的橋上,記者看到了別致的“窗花”造型鋼結構橫撐。據介紹,主塔“窗花”鋼結構橫撐是橋梁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關鍵構造,不僅在建設期間“先梁后纜”施工工藝中承擔起主跨鋼箱梁臨時斜拉的重任,未來在大橋運行期間,當主纜需要更換維修時,還可以利用“窗花”重新斜拉,為大橋主纜及吊桿更換提供強有力的后備支援。
據介紹,大橋設置了智能化健康監測系統,實時監控橋梁各項技術指標,可以及時針對橋梁狀態調整養護方案。
主橋主梁合龍后,項目將全面進入纜吊系統安裝及橋梁體系轉換階段。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主橋主梁合龍后,項目將全面進入纜吊系統安裝及橋梁體系轉換階段。項目團隊將協同各參建方,秉持高標準、嚴要求,科學施工,嚴控質量安全,確保工程2026年如期通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