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的重點城市,消費市場正處于服務化引領、智能化躍進、情緒化增值的關鍵轉型期。一張小小的票根,讓文商旅體實現了跨界融合與業態打通,直接拉動北京服務性消費市場。在深化場景融合中實現“一張票玩轉一座城”,在強化政策與資金支持中降低消費門檻,在數字化賦能中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北京用一張票“串”起的消費鏈將釋放出更大潛能。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眼下正在北京首鋼園火熱舉辦。為推動服貿會與消費融合聯動,北京組織“票根”主題活動,配套推出多項精品消費多重優惠,針對重點活動整合“票根”消費資源包,實現多種票根共享,目前已匯集喜隆多、大悅城等六大商圈約200家商戶的優惠活動。據介紹,9月至10月北京將發放總規模300萬元的消費券,預計參與活動的餐飲企業超過300家、酒店20余家。
“票根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通過整合各類消費活動(如賽事、演出、展會等)的門票憑證,與商圈、餐飲、住宿等商戶聯動,推出跨場景優惠。這種模式能有效提振消費,其核心是利用票根作為流量入口,將單次消費轉化為多場景消費,激發消費者二次或多次消費。“憑票根享受奶茶第二杯半價”“一張票根可以換多家博物館門票”——如今,票根不再只是消費憑證,還是串聯起不同場景的通行證,讓單一消費行為不斷產生乘數效應。
今年以來,北京“票根經濟”迎來爆發式發展。4月18日至5月5日,憑借一張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票根能解鎖30多個商圈、1100多個商戶的優惠,活動期間累計吸引客流7666萬人次,帶動消費251.7億元。五一假期,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圍繞演唱會前后的消費時段打造“5小時生活圈”留住觀眾,巧用“票根經濟”為20多家酒店提供折扣并帶來可觀流量,有效帶動了周邊地區的商業消費。“看·見殷商”大展上,觀眾憑門票可以聯動享受六大商圈優惠以及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游船等福利折扣。有測算顯示,最大化使用這張票根帶來的優惠,可以薅到超過1萬元“羊毛”。在提振消費的大背景下,北京探索文旅消費創新路徑的腳步從未停歇。從早期發放消費券,到如今以“票根經濟”為代表的模式創新,拉動消費的手段正經歷深刻變革。
“票根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主要在于:一方面緊扣年輕群體“感性體驗優先”的消費特征,通過系統化優惠體系形成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助大數據技術,將票根升級為文化情感載體與消費鏈路樞紐,實現“吃住行游購娛體”場景的有機串聯。這種模式既拓展了消費維度、延長了游客停留時間,又因具備標準化復制能力,成為激活區域文旅經濟的重要抓手。
對于北京而言,“票根經濟”具備不少先天優勢。作為全國文化中心,近年來演藝市場活力不斷迸發,演出場次、觀眾人次、票房收入屢創新高;初步形成的多元空間格局激活市場,帶來勃勃生機;精品創作節節攀高,品牌活動異彩紛呈,舞臺藝術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脈,亮出“大戲看北京”的文化金名片。
同時,一系列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在北京精彩上演:從成功申辦2025年世界泳聯跳水世界杯總決賽、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花樣滑冰項目資格賽,將舉辦2027年世界田徑錦標賽、2029年世界游泳錦標賽及成人游泳錦標賽等重大國際賽事,到成功舉辦北京馬拉松、中國網球公開賽、WTT中國大滿貫等精品賽事,“雙奧之城”魅力盡顯。
而北京作為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的重點城市,消費市場正處于服務化引領、智能化躍進、情緒化增值的關鍵轉型期,其中,Z世代情緒消費、性價比消費與科技消費成為新增長點。這代表著北京已進入消費者更注重精神滿足、情感共鳴與社會價值創造的第五消費時代。在這里,消費不再是單純的買賣,而是一種情感共鳴、文化體驗和生活方式的創新表達。
一張小小的票根,讓文商旅體實現了跨界融合與業態打通,直接拉動北京服務性消費市場。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北京服務性消費在交通、信息、文化娛樂等領域帶動下表現較為活躍,同比增長4.6%,成為拉動總消費增長的主力引擎。在深化場景融合中實現“一張票玩轉一座城”,在強化政策與資金支持中降低消費門檻,在數字化賦能中精準匹配消費者需求,北京用一張票“串”起的消費鏈將釋放出更大潛能。(本報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