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是保障人民群眾日?;境鲂械纳鐣嫘允聵I,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轉變城市交通發展方式、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城市公共交通服務供給不斷優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人民群眾日常出行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取得明顯成效。”9月12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揚在2025年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啟動儀式上表示,目前,全國每天有超2億人次選擇綠色方式出行,其中,每天有1億人次乘坐軌道交通高效通勤,1億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2400萬人次選擇共享單車騎行,“優選公交、綠色出行”逐漸成為人民群眾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國擁有城市公共汽電車65.8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54.4萬輛、占比82.7%,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達到175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1萬公里、居世界首位。中心城市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綠色出行比例超過70%的城市數量、城市公交領域新能源汽車占比等“十四五”規劃指標已超額完成。
地方實踐為公共交通發展注入鮮活動能。在山東濟南,特色涂裝的公交巴士穿梭街頭,有的印著趵突泉涌泉景致,有的繪著大明湖荷花倩影,一輛輛文旅專線巴士成為城市流動的風景線?!皬拇竺骱懦怯斡[車出發,既能快速到趵突泉、解放閣,車內語音講解還能讓人了解景點背后的歷史文化。”剛結束泉城之旅的李先生感慨,“公交+文旅的融合模式,讓這次出行既舒適又有收獲。”
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海軍告訴記者,為了讓游客更加方便、舒適地游覽泉城,濟南不斷探索公交與文旅的深度融合。通過優化線路、創新服務,推出多條景區直通車和特色文旅線路,讓游客在便捷出行中感受泉城文化魅力。
昔日“四塞之崮、舟車不通”的山東臨沂,如今已實現路暢業興人和的嶄新蛻變。公路通車里程達3.3萬公里,3000余條貨運線路通達全國,年均超1.2億人次享受公交出行便利。
近年來,臨沂累計購置新能源公交車900余輛,施劃公交專用道330公里,推出重污染天氣、早晚高峰免費乘車政策,開通助學公交、夜巴士等特色線路;通過重構線網、智慧賦能、綠色轉型,近3年公交日均客流量從13.7萬人次增至32.8萬人次。
山東省副省長宋軍繼介紹,當前山東省公共交通網絡日趨完善,擁有城市公共汽電車6.3萬輛,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18.3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今年年底將突破520公里;全省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88.1%,累計打造定制公交線路3000余條,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近900萬人次。
政策支撐為公共交通優先發展保駕護航。2024年12月1日,《城市公共交通條例》正式施行,明確全面落實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202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將“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納入其中,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
“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石與重要支撐,‘公交優先’戰略不能動搖?!苯煌ㄟ\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總工程師、研究員陳徐梅指出,各地政府應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科學確定發展模式,實現城市、行業、企業、乘客多方共贏。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同樣表示,城市公共交通既為公眾提供基本出行服務,具有較強的公益屬性,也是綠色、集約的出行方式,對于降污減碳、緩解擁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須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有效提升其吸引力和競爭力,讓公眾有更強的獲得感。
面向未來,我國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方向進一步明確。李揚指出,下一步,各地要堅定不移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持續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要引導公眾優先選擇綠色交通方式,攜手營造綠色出行、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圍;著力提升適老化、人性化出行服務品質,讓城市公交“像空氣一樣存在,像陽光一樣溫暖”,為老年人創造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此外,要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提高廣大公交駕駛員、交通警察、青年志愿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