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3月1日正式啟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注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取消年度檢驗驗照制度,建立年度報告公示制度等一系列“寬進”措施和便利化的注冊登記服務,極大地激發了成都社會投資活力和市場主體活力。
隨著改革在成都的深入推進,社會投資創業熱情“井噴”,各類市場主體呈現出“領先發展、加快發展、健康發展”的態勢。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獲悉,成都今年上半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86435戶;平均每個工作日,有720戶市場主體落戶成都、有超過11億元的投資匯聚成都,為經濟“穩增長”和加快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提供了重要支撐。
市場主體提質增量
上半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86435戶,同比增長23%,其中內資企業33030戶、外商投資企業394戶,分別同比增長49%、30%;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的注冊資本額1327.71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內資企業注冊資本額1239.41億,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額38.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7%、41.3%。截至6月30日,全市市場主體實有總戶數為957884戶,注冊資本(金)總額達17757.03億元。在市場主體存量較大的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戶數和注冊資本總額分別實現了21%和18%的較高增速,充分顯示出成都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對投資者巨大的吸引力。
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億元以上規模企業數量穩步增長。3月至6月,全市新登記億元以上規模企業85戶,同比增長31%。截至6月30日,全市億元以上規模企業合計1730戶,較去年同比增長13.9%。規模企業的健康發展,為拉動全市經濟集中、集約、集聚發展起到了龍頭引領作用。
民營經濟“換擋提速”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記私營企業31430戶(占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總量的59.4%)、個體工商戶52468戶,分別同比增長51%、11%;新登記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額957.79億元(占全省新登記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額總量的43.8%),個體工商戶資金數額31.8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7%、22%。
3月至6月,全市私營企業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新登記私營企業25660戶,同比增長63%;新增注冊資本774.18億元,同比增長56%。截至6月30日,全市私營企業達278470戶,注冊資本累計8825.20億元。
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新登記394戶,同比增長30%;新增注冊資本總額38.4155億元,同比增長41.3%,增長率居各類市場主體的第一位,高出內資企業25.6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表現“搶眼”
上半年,分布在成都市一、二、三產業中的各類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分別是1863戶、3566戶、81006戶,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37%和23%。從占比情況看,第三產業繼續占據94%的絕對優勢。從行業分布來看,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批發和零售業(50642戶)、租賃和商務服務(12828戶)、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4690戶),均屬第三產業范疇。
全市工商系統立足職能積極助推“家庭農場”發展。上半年,全市家庭農場發展態勢迅猛,新登記283家,較去年同期增長8.75倍。截至6月30日,全市家庭農場累計登記517戶。
新興產業表現強勢
上半年,全市主導性新興產業均有強勢表現:從新登記戶數的產業分布來看,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1295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792戶)和生物產業(657戶),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戶數增長率位居首位,同期增幅達100%;從新增注冊資本來看,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33.8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27.39億元)和節能環保產業(11.49億元)。另外,新材料產業增長率位居首位,同期增幅達105.39%。
中心城區“洼地”效應明顯
上半年,分布在成都一、二、三圈層中的各類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分別是59057戶、14853戶、12525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39%、0.4%和3%,分布比例為68:17:15。從新增市場主體分布比例看,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主體選擇在一圈層落戶登記;從增速來看,三個圈層的新登記市場主體戶數均實現了正增長。
上半年,天府新區成都片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055戶,注冊資本總額58.35億元。從市場主體戶數來看,行業門類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從注冊資本總量來看,行業門類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從產業發展看,第三產業服務業發展優勢明顯,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潛力巨大。成都商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