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更新實施辦法》將從5月1日起正式施行。昨天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實施辦法的相關情況。會議指出,當前本市建成區還存在城市能級不高、活力不足、公共空間和服務設施仍有較大缺口、城市慢行系統便利化程度不高、城市風貌保護不夠等問題,城市更新將成為資源緊約束條件下上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式。為此,市規土局開展了城市更新的調研工作,在借鑒國內外經驗和梳理總結本市若干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形成了《更新辦法》。
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徐毅松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上海在城市更新提升地區功能上已經有實例,如徐家匯正在進行的西亞賓館改造,將酒店轉變為辦公樓宇,方案中把底層架空,增加公共空間,再增加周邊的停車位;還有徐家匯教堂廣場和檔案館,也將通過更新,增加地區廣場的開放空間;閘北區上海站北廣場增加公共綠地9000平方米,并附設了公共空間以及社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靜安區“東斯文里”將一批原來沒有考慮到的歷史保護性建筑,經認定后做規劃保護起來。
此外,各個區也在探索與自身相結合的更新實施機制,如曹家渡是三區交界地,三個區建立了曹家渡企業聯合會,共同推進城市更新建設。徐匯區在嘗試建立風貌區與更新地塊和其他地區項目庫的聯動,靜安區成立了區城市更新投資基金,把區屬企業的開發優勢、社會資本的資金優勢、基金管理公司的運作優勢以及專業代理機構的招商運營管理有機結合,形成合力推動城市更新的開展。
在回答如何改善公共空間品質時,徐毅松說,在規劃城市空間時,要注入一些文化魅力、藝術靈魂,保護歷史風貌、塑造人文特色,提升城市空間品質。(記者 陳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