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房地產業的創業如火如荼,但真正攪動一池春水的卻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愛屋吉屋。
易觀國際數據顯示,自去年8月推出租房服務到當年11月底,在上海市整租房市場,愛屋吉屋僅用了120天便以28.95%的份額位居第一。
信義房屋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愛屋吉屋的二手房交易市場占有率在4個月內實現了由0至2%的提升。一些中介業內人士說,傳統中介公司要取得如此迅速的市場份額提升至少需要2年時間。
愛屋吉屋帶來的不僅是市場份額的提升,還有對行業游戲規則的影響。
各家中介機構紛紛構建自己的線上平臺,轉型O2O模式。同時,愛屋吉屋也間接影響了鏈家和德佑、高策、伊誠等公司的合并,進而引發了整個房產中介行業的變革。
創業初衷:行業痛點很多
愛屋吉屋聯合創始人鄧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了二手房中介行業的諸多弊病:房源信息真實性無法保障,經常浪費客戶看房時間;服務過程也存在一系列瑕疵,讓買賣雙方均不滿意。
在二手房中介行業,不乏這樣的現象:一個小區真實掛牌的房源,不過5套,但在互聯網上,卻可能有幾百套,甚至幾千套房源信息。這些房源信息其實就是不同二手房中介公司通過分別掛牌“復制”而成。當購房者通過不同的中介看房,卻發現看來看去,就是那5套房子。
除了房源信息被復制泛濫外,二手房中介還存在著飛單、吃差價等現象。
愛屋吉屋創立之初,只涉足租賃業務。鄧薇認為,租賃業務利潤偏低,是各家中介公司都不在乎的生意,但是靠這個市場空檔,愛屋吉屋很快就獲得了上海租賃市場排名第一的市場份額。
涉足二手房市場之后,愛屋吉屋的市場份額也一路上揚,在行業內異軍突起。信義房屋的市場份額數據顯示,2015年4月,愛屋吉屋以近700單二手房交易量,獲得了2%左右的市場份額。
行業沖擊:改變游戲規則
對房地產中介行業來說,愛屋吉屋的入場,帶來的沖擊并不只是其快速增長的市場份額,而是和原先截然不同的一系列“打法”。
愛屋吉屋在成立以后,就給租房、二手房經紀人加薪,使其底薪翻番。愛屋吉屋提高底薪之后,鏈家、中原紛紛提高了各自的薪酬標準,試圖阻止人才外流。此外,愛屋吉屋1%的二手房中介傭金收費,也讓一部分中介不得不通過“降傭”來對戰。
作為傳統中介行業的龍頭,中原、鏈家在愛屋吉屋以及轉型中的搜房的雙重夾擊下,被迫變革。這些變化都深遠地影響了整個中介行業的游戲規則。
在內部管理上,愛屋吉屋的無店鋪模式,以及將房源、客源分配給經紀人的做法,也在很大程度上釋放了經紀人的生產力。
鄧薇認為,傳統中介行業最大的弊病,并不僅僅在于店鋪獲取客源不足,更在于傳統中介行業的各個分店,有點像是農耕時代的“自耕農”,各個分散的團隊力量無法整合到一起,實現更強的合力,這使得私藏房源、客源不分享的現象,在整個中介行業難以杜絕。
對愛屋吉屋而言,客源、房源均是由公司分配給經紀人,不存在私藏房源、客源問題,各個經紀人團隊更重要的目標是如何服務好客戶。
在業內率先將租、售業務完全分開后,目前愛屋吉屋能做到人均一個月1.8單的房屋買賣,8單的房屋租賃業務。如果這一效率能得到保持,未來愛屋吉屋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擴大。
也有傳統中介機構高管認為,愛屋吉屋所說的人效及經紀人數量有夸大之嫌,目前其高底薪低提成模式,很難吸引有能力的經紀人高手,這將給公司在未來的業務拓展層面帶來困難,如果無法快速有效地實現市場份額的迅速擴增,那將影響公司下一步的融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