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進入持續調整期,職業經理人出現離職潮,與以往在跳槽不同的是,包括毛大慶、蔡雪梅等明星職業經理人選擇在房地產的新興細分領域進行創業。
龍頭房企萬科于今年4月推出名為“小草計劃”的員工創業計劃,公司以投資入股的方式鼓勵內部員工辭職創業,首期打算拿出3億元進行支持。這也是繼去年房企掀起合伙人浪潮后,房企在企業管理層面的又一次創新。
鼓勵員工創業,能否成就地產人的新機遇,并為房企轉型提供一條新路徑?
行業天花板引發創業潮
今年3月,前萬科高級副總裁毛大慶離開萬科,他的新身份是優客工場的創始人,以及萬科的外部合伙人。
自去年下半年起,包括肖莉、毛大慶、倪建達、蔡雪梅等明星職業經理人紛紛離職,引發了行業的高度關注。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開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與房地產黃金時代不同,2014年以來很多離職的高管,不再是進入另一家房企,而是直接進入另一個全新領域。最為典型的是毛大慶和蔡雪梅。
“過去房地產企業依靠市場增量便可以獲得高速發展,但如今行業的天花板已經非常明顯,職業經理人難以靠傳統的開發模式創造更大的職業輝煌。”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向記者表示。
在歐陽捷看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以及房地產細分市場高速發展,正在催生一個個金礦。比如說蔡雪梅的創業方向是地產定制領域的C2B平臺,即基于需求導向的新生產和營銷模式,如果其能顛覆傳統房地產20%的市場份額,就是上億級別的市場規模。
利用創業潮布局產業鏈
部分龍頭房企嘗試通過鼓勵內部員工創業,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參與員工的創業項目,借此完善在房地產產業鏈的布局。
萬科是首家公開支持內部員工創業的大型房企,其發布的“小草計劃”,鼓勵工齡超過2年的內部員工創業,但必須有益于萬科生態系統,輕資產、技術類、服務類項目優先。萬科將為創業員工提供數額不等的資金,作為項目入股,單項目萬科出資額不超過3000萬元,累計出資額不超過3億元,還將提供合作方、專家等資源。
在歐陽捷看來,房企高管跳槽的潮流仍會持續,但這對于房企而言并非完全沒有好處。“萬科在朝著城市配套商的方向轉型,但眾所周知,配套是一件很精細化的工作,比如說裝修、餐飲、教育等,大企業由于架構龐雜,很難有足夠的精力去開拓這么細分的新市場。讓員工去創業,然后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去投資,這樣的做法能以更低的成本撬動更大的產業鏈。”
在毛大慶離職新聞發布會上,郁亮便透露萬科將以財務投資者身份支持毛大慶的優客工場,優客工場也將在萬科的臺湖項目落地。前世茂集團副總裁蔡雪梅離職創業項目,也獲得世茂集團副主席許世壇的投資與支持。
創業成功率只有5%
盡管鼓勵內部員工創業的做法極具顛覆性,并在業內掀起波瀾,但創業之路九死一生,無論是對于房企還是職業經理人而言,這注定了只能是少數人的游戲。“萬科規模已經很大,它要尋求增長已經無法單純地通過規模擴張,這決定了它擁有更強的改革欲望。”在歐陽捷看來,萬科敢于鼓勵員工創業有它的特殊性。“對于職業經理人而言,不要總幻想著自己是毛大慶,經驗證明,創業的成功率只有5%。”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毛大慶不僅擁有極高的知名度、號召力,還擁有深厚的人脈關系和強悍的資源集聚能力,蔡雪梅在龍湖、世茂積攢的各類資源也非常人能及,他們甚至在創業之初還能獲得老東家的投資。過去幾年,從房企離職創業的案例中,成功者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