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2015年住房保障工作任務分解和有關建設計劃》(以下簡稱《計劃》)。今年,廣州計劃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項目21個,共21213套。截至5月底,廣州已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769套,完成目標任務的22.48%。
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副主任張強介紹,今年1月,省政府與廣州簽訂了《2015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廣州市今年住房保障工作3項目標任務,即開工建設保障房13729套、基本建成保障房21213套、發放租賃補貼1800戶。
為了確保完成目標任務,市住房保障辦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對目標任務進行分解,并制定了今年的建設計劃。
在建設項目計劃方面,今年廣州計劃安排保障房項目42個、26400多套。其中,公租房11131套、拆遷安置房14951套、華僑農場危房改造3戶,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381戶。按責任主體分,市本級共17個項目,共19820套。各區共24個項目,可籌集保障性住房約6600多套。
在預備項目計劃方面,相關部門將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噪音區治理項目等13個項目作為市本級2016年預備項目,全面開展實物儲備和項目前期工作,力爭部分項目完成開工前準備工作;將黃埔區筑港二村公租房項目等6個項目作為區預備項目,推進前期工作;同時,將一些條件基本成熟的社會力量建設項目納入預備項目計劃。“社會力量建設項目暫不方便透露,因為此類項目須經過一定篩選,根據土規控規、項目選址情況等情況評判,比較成熟的項目才會納入。”張強說。
在基本建成項目計劃方面,根據在建保障性住房項目的進展情況,今年全市計劃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項目21個、21213套。其中市住房保障辦負責6個項目,共14905套;各區負責15個項目,共6308套。
“由于項目推進中遇到種種客觀因素,建設計劃往往比目標任務設置得更高一些,這樣更靈活、松動。”對于建設計劃數字遠比建設目標高出許多的問題,張強解釋。
今年,廣州“十件民生實事”明確擴大戶籍家庭住房保障覆蓋面。至于來穗務工人員住房保障,張強表示,戶籍低收入人口已做到應保盡保,廣州正在研究來穗務工人員住房保障工作,其中包括具體拿出房源數量、分配制度等,方案已草擬好,將經過一定程序后公布。同時,廣州的公租房政策也將結合實際,先解決戶籍人口、低收入人口,逐步向外來人口延伸,應屆大學生的住房保障問題也在研究當中。
據了解,截至今年5月底,廣州已籌集保障性住房5467套,完成省13729套目標任務的39.82%;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4769套,完成基本建成21213套目標任務的22.48%;新增發放租賃補貼858戶,完成新增發放租賃補貼1800戶目標任務的47.67%。
■相關
戶籍家庭住房保障“擴面”
預計新增保障對象8.68萬戶
廣州2015年“十件民生實事”明確擴大戶籍家庭住房保障覆蓋面,將戶籍家庭住房保障收入線準入標準從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663元調整至29434元;住房租賃補貼標準從每平方米20元提高到25元。
不少市民關心,戶籍家庭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收入線標準調整后,預計有多少人受益?對此,市住保辦方面表示,戶籍家庭住房保障“擴面”后,預計新增保障對象8.68萬戶。戶籍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是廣州市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其住房問題由市區兩級政府負責,應保盡保。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還將通過適度提高住房租賃補貼標準、合理確定公共租賃住房租金標準等,多渠道加大保障力度。
同時,在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后,廣州的住房保障申請家庭的輪候時間會否延長?市住保辦方面稱,戶籍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采取住房租賃補貼和實物配租兩種保障方式,給予應保盡保。申請住房租賃補貼的,在審批通過后的次月起領取補貼;申請實物配租的,實施輪候制,輪候期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5年。從當前和今后幾年的建設情況看,公共租賃住房推出的數量可以滿足戶籍保障家庭的需求。
據市住保辦統計,自2013年5月實施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至2015年1月底,已審核通過申請保障的約2.1萬戶(含保障方式變更及從廉租住房過渡到公共租賃住房的家庭),其中,新增發放公共租賃住房租賃補貼5224戶,已實物配租6550戶。目前,仍有約1萬戶家庭正在輪候公共租賃住房。記者/張西陸 實習生/謝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