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4日電 “注意力本身就是財富”,這是“眼球經濟”時代的著名論斷。
京城房地產市場的樓盤林林總總,大同小異的案名如××家園、××水岸俯拾皆是。于是,2015年,類似釣云臺、北平府這樣別具一格的案名脫穎而出,“搶頭條”。
不同于一些大企業,類似開發北平府的華潤,“天邊悠然垂釣云”——釣云臺案名的揭曉,讓背后低調的懋源地產獲得了業內分外關注。
釣云臺案名公布的同時,懋源地產另一代表作、東北三環知名豪宅紅璽臺,推出了總價3000萬元的平層樓王和5000萬元院墅產品。
紅璽臺、釣云臺,還有全市知名,眾多人期待其揭開面紗的夏家胡同地塊,能在北京寸土寸金的三環沿線擁有多個項目,在業內享有“三環之王”美名的懋源地產,究竟是如何在虎踞龍盤的北京豪宅市場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不妨回溯一下懋源地產的成長之路;而如果再和另外兩家豪宅企業做對比,還能發現一個多有巧合的規律——
豪宅房企的“三級跳”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容易被一件藝術作品本身所吸引,而往往忽略了雕琢它的能工巧匠。提到懋源地產,很多人也不甚了解,但卻都知道是“開發了紅璽臺的企業”。
其實在紅璽臺之前,全北京最著名的經適房“三環新城”也是懋源地產的作品。
從三環新城的牛刀小試,到紅璽臺的紅動京城,再到釣云臺的未賣先熱,以及給人更大想象空間的夏家胡同地塊,懋源地產實際上只用了三個住宅項目,就列入了北京一線豪宅企業的隊伍。
巧合的是,北京另兩家房企,也是通過三個項目,同樣經歷了一個從普通住宅發軔、到首個豪宅作品一炮而紅,再到以新的項目穩坐北京豪宅市場前陣的“三級跳”過程。
其一是中赫置地:以北五環外的北緯40度起手,之后就開發了位置、案名都讓人過目不忘的釣魚臺7號院,新入市的萬柳書院又再鞏固了其在北京豪宅市場的地位。
其二是如今已處于第一梯隊的融創。在北京,它同樣是從一家普通房企蛻變成為豪宅專業戶的:從2009年的禧福匯,到2011年的西山壹號院,直到2013年獲得的農展館地塊即如今的北京壹號院,成長線非常清晰。
在業內人士看來,房企從開發普通住宅到聚焦高端精品,是一個戰略調整、追求理想的過程。懋源地產有關人士也曾表示:專注力和創造力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發展的關鍵詞,在復制為術、高速為道的行業背景下,懋源反而會轉向細分的個性化需求市場尋求空間。因此,懋源的理念是“臻于極致、專于定制”,這與中赫的“追求極致”,融創的企業區域聚焦和高端精品發展戰略異曲同工。
專注,豪宅企業的核心軸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京一家豪宅經紀機構高管如是說。豪宅企業的成名需要底蘊做基礎,而這往往需要對多個樓盤的打磨才能積淀而成。“知名簡單,一個天價就可以;成名則是另一回事,需要對產品的極致追求。”
綠城董事長宋衛平會去拿卷尺量臺階軸線,中赫打造萬柳書院對磚與磚之間的勾縫色澤都會進行30多次的精細調配;懋源在開發紅璽臺的過程中,采用了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彩釉外立面,為追求紅色彩釉玻璃色澤,也進行了幾十次高低溫、色彩色差的科學實驗;為了定制每一扇窗的美學風景,設計方案也經過一次次不厭其煩、不惜投入的修改,只為最接近完美的效果。以給客戶最極致的體驗。
豪宅企業對產品非比尋常的專注,主要原因之一是要對得起優質地塊的價值。
融創董事長孫宏斌曾笑言:誰要在北京拿地,價錢上先問問融創答應不答應。無獨有偶,懋源地產也對北京的核心地塊抱有極大熱情,除了2013年以17.7億一舉拿下當年的單價地王夏家胡同地塊外,懋源在2012年和2013年也分別參與了萬柳地塊和農展館地塊的角逐。競爭農展館地塊時,其報價總成本逾40億元。此外,近兩年崛起的孫河版塊的多宗優質土地競拍現場上,也不乏懋源的身影。
在某知名豪宅開發商看來,諸如懋源、融創這樣專注于高端物業開發的企業,多從“原材料”上就嚴格遴選先天帶有豪宅氣質的土地,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們專注于每一個步驟細節的嚴格考究。
而除了產品的精致和富麗,懋源地產獨特的“定制地產”理念,讓它在豪宅企業中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所謂定制地產,即“因需而生,因地擇人,因人而變。”鎖定人群、細分市場、鉆研需求,圍繞地塊研究周邊人群的共性與特性,據此由內向外地構建產品。
以專注為軸心,多樣產品為各色側面,共同構成多變、有趣的企業炫彩魔方。懋源地產是,其他豪宅企業也是。
2015,紅璽臺、釣云臺兩相輝映;北京豪宅元年,懋源將使市場更加精彩紛呈。(中新網房產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