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售房網數據顯示,今年樓市新政后到現在,主城區銷售套數前十的樓盤中,成交均價在2萬元/平方米以上的樓盤占8席。
是什么讓改善房源在新政后率先發力?隨著杭州市中心一批老小區、次新小區房齡增加,他們的整體規劃、居住品質以及物業服務都不同程度地落后了。“90/70政策”退出后,如最近人氣非常火爆的,位于城東正中心的當紅新盤德信浙旅·東宸,便率先扛起“純改善”大旗,為全城改善大軍帶來純粹的舒適戶型體驗。
當停車難成為不回家的理由
小區車位配比成最大“痛點”
“如果晚上回家找車位都要花上半小時繞小區三圈,那我寧愿在工作單位邊租房住。”在EAC工作的小劉,晚上6點半下班回清水公寓,常常因為停車問題,8點才能上樓做飯,這讓她有了不想回家的念頭。
以清水公寓為例,2006年建造的小區,已有10年房齡,雖然整體還屬于次新樓盤,但由于當初設計的局限性,1100戶居民連地下車位一共只設計了550個,這樣的車位配比顯然已不能滿足當前主流改善家庭。
除了這些已有10年左右房齡的次新小區,像我們熟知的景芳、采荷、朝暉等傳統老小區,停車問題更是暴露無遺。老舊小區的“停車難”頑疾,以及交通秩序混亂讓不少與父母住一起的“30+”購房者,想徹底擺脫現在這種窘境。
“有時半夜有幾輛車為了停車問題就亂按喇叭,經常弄得我們不得安寧;還不時會遇到救護車進不來的狀況,如果家里有個老人,這種混亂真是讓人糾結。”家住采荷潔蓮的方女士決定搬家,最近她正在關注城東新城中心的德信浙旅·東宸。
該項目位于文暉路東,與市中心無縫對接,正是改善一族重點考慮對象。小區車位配比超1∶1,地面均采用人車分流,讓停車難不再成為不回家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傳統小區的物業往往薄弱甚至沒有,但作為杭州本土房企的前三甲,德信集團旗下盛全物業,擁有國家物業服務企業一級資質。
當周邊市場成擾民“基地”
60萬m2商業成換房動力
“有時候從小區出去,就看著不斷有推車從面前經過,電動車會逆向駛來,拉客的面包車隨處停靠,再加上這幾年門口幾乎接連不斷的路面整修和地鐵施工,晚上機器轟隆隆的聲音讓我已經分不清晚上和白天。”家住十五家園的虞女士白天上班經常遲到,晚上還要遭受施工帶來的噪音。
像虞女士這樣遭遇的購房者并不少,特別市中心的老小區,經常是社會交通改造的犧牲品,“有時候熱鬧也未必是好事,邊上的絲綢市場讓我感覺像住在露天,沒有任何私密性。”因此,虞女士趁著這一波政策調整,也把目標鎖定在主城區內、配套較好的改善型樓盤。
其實,市中心的改善樓盤也不完全都是天價豪宅,城東新城中心區是目前改善客戶選擇較多的板塊,而東宸恰恰又是板塊內首個純改善住區。記者從浙江日報出發,走經建國北路,再轉至文暉路,過了天城路隧道,出隧道第一個路口左轉即到東宸項目現場,一路通暢,幾乎不堵車。
據城東新城的規劃,有數十條空中走廊將商場、公園等連接在一起,使東宸周邊60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不再孤單,據了解,2017年左右這些綜合體基本能投入使用,這讓東宸更具國際視野。此外,東宸南側600米就是地鐵1號、4號線的彭埠站,往東800米就是新東站樞紐,將來這里還有更快速的磁懸浮列車,這里是未來杭州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方向。
當小孩的玩具堆到客廳
戶型落后成改善重要出發點
“從女兒出生到現在,家里的玩具每天都在增加:嬰兒車、芭比娃娃、遙控車已經讓客廳的茶幾讓位,現在接待客人都不好意思。”家住萬家花城的王先生準備犧牲自己的書房,變成女兒的儲藏室。“90平方米三房已經遠遠不適合一家三口的居住,更別提偶爾還有老人來住。”
目前大多數90平方米都只做了三房,且一個書房還很小,碰上高層公寓,得房率更低,犧牲的面積更多。
“以后萬一有二寶,難道要我和大寶睡,我老婆和二寶睡一個房間嗎?”王先生已經打算在主城區物色一個品質中上的改善住區,120平方米能做到寬敞四房,“手頭資金有限,總價在300萬元以內的都能承受。”
如果按照王先生的要求,德信浙旅·東宸是比較好的選擇,作為市中心非常稀缺的低密度小高層住區,整體得房率在82%以上。其126平方米就擁有正氣四房兩廳兩衛,在戶型設計上將餐廳、客廳分別布置于戶型的南北兩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兩廳,也做到了真正的南北通透。主臥為套房設計,面積近24平方米,擁有一個近1.7平方米的贈送飄窗;客廳開間達到4米,進深4.2米,整個客廳16平方米有余。
這些老小區的“痛點”歸結在一起,恰恰成就東宸項目的優勢,作為城東正中心首個純改善住區,它必將成為老小區換房改善的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