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搬遷”的傳聞讓通州的新房項目似乎找到了漲價的“充分理由”,二手房市場也同樣傳出了業主惜售、漲價的消息。《廣廈時代》實地調查后發現,有些業主惜售的理由其實很無奈——手里的房子三年幾乎沒有漲價,聽說了利好自然要先穩穩。而鏈家地產數據也顯示,2015年5月,通州二手房成交均價為21602元/平方米,環比微降0.3%,比今年年初上漲僅1.7%,整體價格走勢仍比較平穩,搬遷傳聞只帶動了局部板塊的“亢奮”。
三年前購買的房子 二手房只比當初多10萬元
自從北京市政府即將搬遷至通州的傳言在網絡流傳開來后,通州二手房重回市場的熱點。業主惜售、一夜漲價、毀約等消息總被媒體和中介門店提起,通州樓市似乎要重現當年瘋狂上漲的景象。
馬女士就是“惜售”的業主之一。2012年底,馬女士在通州運河附近的京貿國際城購買了一套96平方米兩居,當時的總價約為205萬元。當時在通州購房的原因一是看中了運河周邊的環境,二是馬女士的丈夫是某大學的教職員工,考慮到未來學校會搬遷過來,有可能會在通州工作,三是了解到通州未來的種種利好規劃后進行的投資。
去年,馬女士的房子正式交房,因為工作還在西北邊,她把精裝修的房子租了出去。“330”新政后,馬女士的房子成為了“滿二唯一”的房源,再加上她幾次到通州辦理房子的相關事宜覺得交通還是有些不方便,于是她打算出售這套房子,用房款在城里買一套。在中介門店了解過情況后,馬女士發現,和她房子同類型的二手房源價格僅比當初她購買的價格高10萬元左右,這大大低于她的心理預期。但考慮到打理起來實在是不方便,她還是把房子掛在了中介那里。
市政府即將搬遷的消息剛流傳開來,馬女士就即刻通知了中介,房子暫時不賣了。馬女士向《廣廈時代》解釋了她的想法。她表示,2012年底她是貸款買的這套房,三年時間貸款利息都還了十幾萬了,按現在的價格賣基本就是賠錢。雖然之前就聽說過市政府搬遷等利好,但都沒什么實質性進展,這次“感覺挺真的”,還是希望房子價格能再漲漲。
不只是馬女士,很多近三年在通州購買新房的業主想出售自己的房子時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價格與當初購買時相差無幾。合生濱江帝景的一位業主就告訴我們,三年前,他以370萬元的總價購買了一套大三居,但他近日在小區門口的中介了解發現,同樣的戶型,相似的層數,掛牌價僅380萬元,還贈送全面家具家電。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分析師李巧玲表示,近期政府搬遷消息被熱炒,落地周邊二手房市場確實有升溫跡象,客戶量增長明顯,在業主方面更為惜售,也有部分業主暫停掛牌,這都緣于對后市漲價的預期。
通州樓市局部“亢奮” 整體價格平穩
2009年-2010年通州樓市的瘋狂還讓人記憶猶新,一天一價的局面讓通州樓市在半年時間內價格翻倍,此輪利好的炒作是否會復制當年的瘋狂景象成為買賣雙方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雖然近期炒得熱鬧,但通州二手房的成交情況相比北京樓市整體并未特別突出。根據鏈家地產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5月成交均價21602元/平方米,環比微降了0.3%,比今年初上漲了1.7%。而5月北京全市二手房住宅成交均價為36084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2%,同比上漲4.6%。在成交量上,通州二手房成交占北京整體成交量大概6%,在郊區中次于昌平排名第二。
李巧玲指出,近期,通州二手房市場只有消息中機關落地周邊市場升溫較為明顯,其他區域二手房市場影響不大。區域二手房市場依然與整體趨勢保持基本一致。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限購政策,純投資需求難以集中涌入;二是目前購房群體更為理性,出手比較謹慎。如果通州房價再出現新一波大幅增長,更有可能是與其板塊長遠規劃有關,比如現在建設中的“通州新城”承接了部分CBD功能,以及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中發揮更為重要的區域優勢。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幾年,通州樓市一直處于滯漲狀態,相對大興、房山等區域,通州區域的居住氛圍更加成熟,未來價格的調整,尤其是在二手房方面,其實是一個補漲的過程,但幅度很難超越北京樓市的整體水平。文/門庭婷